“父亲是英雄,宁死也不吐露党组织秘密。”77岁的浦建国谈起父亲浦骊珠,依然热泪盈眶,言语间充满敬佩之情。父亲牺牲时浦建国年仅两岁,关于父亲的生平,他都是听跟着父亲干革命的舅舅讲述的。
浦建国说,父亲积极参加抗日斗争,于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新四军东进,成立靖江县抗日民主政府,毗卢乡是全县第一个民主乡,父亲任乡党支部委员,1941年任乡农抗会会长。其间,他大力组织该乡干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当时,毗卢街上有个大地主,仰仗伪军常来当地“扫荡”,因而对减租减息运动有恃无恐。浦骊珠决定减租减息运动先从这个地主抓起,经过巧妙斗争,终于斗倒这个地主,取得减租减息的首战胜利。
1941年冬,日伪军占领毗卢乡,浦骊珠和党支部的同志一道,发动群众武装保卫自己,展开对伪军的斗争,让其不敢轻易出据点。由于工作出色,深得群众信赖、组织信任,1945年至1946年11月,浦骊珠先后出任太和区副区长、区委书记、县委委员等职。1947年2月,国民党反动派重兵“清剿”太和区,浦骊珠率领一支精干小型武装打击敌人,慰问被害群众家属。
浦建国说,父亲壮烈牺牲的故事最让他印象深刻。1947年3月,敌人分七路“清剿”靖泰边区。敌人展开大屠杀,浦骊珠一边组织群众转移,一边坚持作战,甚至不惜跳入江中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最后不幸被捕。“其实父亲是可以先行转移的,但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让我很是敬仰。”
被捕后,敌人想从浦骊珠口中获得党组织的秘密,挑断了他的脚筋,用铁丝穿透了锁骨,不断地鞭打,坐老虎凳、灌火油。“父亲宁死不屈,只字未吐,牺牲时才32岁。父亲牺牲得十分惨烈,脸几乎没了,胸腹被剖开。”谈及这段历史,浦建国几度哽咽,“母亲去收拾遗体时,在打谷场上找了很久,凭着亲自绣的裤带才确认了父亲的遗体。”
“当年,村里三家就有两家参加革命,有的一家几口人一起干革命。”69岁村民陈玉书介绍,自己的父亲陈裕龙当年就是跟着浦骊珠一起干革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