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
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了采访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在2个小时内,回答了11家中外媒体提出的热点问题,涉及经济增长、民生改善、港澳台发展、中美关系等领域。发布君整理了部分精彩问答,详见下文↓ 未来几个月,中方是否会出台更大规模的刺激措施?从更长远看,中方是否有足够的政策工具来应对全球疫情持续蔓延?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今年我们没有确定GDP增长的量化指标,这也是实事求是的。但是我们确定了保居民就业、基本民生、市场主体等“六保”的目标任务。这样做也是让人民群众对经济增长有更直接的感受,使经济增长有更高的质量。如果实现了“六保”的任务,特别是前“三保”,我们就会实现今年中国经济正增长,而且要力争有一定的幅度,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前行。我们采取的措施要有针对性,这次规模性政策筹措的资金可以说分两大块,一块就是新增赤字和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共两万亿元;另外更大的一块就是减免社保费,推动这些资金用于保就业、民生和市场主体,支撑居民的收入。 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未解之谜,科学家认为找到该问题的答案有助于预防未来大流行病的发生。有人呼吁就源头问题开展国际审议,事实上本月举行的世卫大会已同意就此展开调查。中方对调查持何立场?您认为这样的调查应该达到什么目的?应该避免什么问题? 中国和许多国家都主张对病毒进行溯源。科学溯源可以更好地防控疫情,也是为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这次疫情突如其来,对人类来说是个全新的传染病,到现在可以说还是未知大于已知。我们要加快研发疫苗、有效药物、检测试剂。我们也愿意开展国际合作,这些产品是全球公共产品,我们愿意共享,最终让人类能够共同战胜病毒这个敌人。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现在有效控制了疫情。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公开透明负责任及时向国际社会发布有关信息。我们将继续坚持实事求是、公开透明的原则,一旦发现疫情,坚决予以管控,不允许有任何隐瞒,而且要科学进行防治。我们现在需要在矛盾中平衡,探索中前行,尤其需要国际合作。无论是抗击疫情,还是发展经济,都需要我们同舟共济,使人类能够越过这场巨浪的冲击。 政府会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这些资金真正地惠及企业?避免空转?也能让我们普通老百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 在政策上要注重创新。我们推出的规模性政策叫作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注重的是稳就业、保民生。现在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消费在经济增长中起主要拉动作用,中小微企业在吸纳就业中占90%以上。我们所采取的规模性政策,用70%左右的资金比较直接地支撑居民收入,强调政策资金要直达地方、直达基层、直达民生。要采取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这些钱要全部落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落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要建立实名制。中央政府这次带头过紧日子,中央部门的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缩了一半以上,调出资金用于基层企业和民生。各级政府都要过紧日子,决不允许搞形式主义。我们还要扩大有效投资,投资的重点是“两新一重”,就是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而且要用改革的办法,用这些资金来撬动社会资金的投入。项目要有效益、有回报,要经过科学论证,按规律办事,不留后遗症。 请问未来大陆对台政策的总体考量是什么?未来将如何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发展? 我们对台的大政方针是一贯的。“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都要坚持,同时坚决反对“台独”。在这个政治基础上,我们愿意和台湾各政党、团体和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对话协商,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我们愿意尽最大诚意和最大努力。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我们从来都反对外来干涉。中华民族有智慧、有能力解决好自己的事。我们视台湾同胞为手足,血浓于水,始终高度重视台湾同胞的福祉。就像这次疫情发生后,大家共同努力,没有台湾同胞在大陆因感染新冠肺炎失去生命。我们祈福两岸同胞都平安健康。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请问总理,今年政府将如何遏制失业潮?如何帮助大学生和农民工找到工作?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我们确定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为了稳住现有就业岗位,政策能用尽用。我们的规模性政策资金,允许基层用于减税降费,而且允许用于为企业减房租、贴利息。我们还要采取资助企业以训稳岗的政策,今明两年将有3500万人次通过失业保险结存来进行岗位培训。同时,还要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现在新业态蓬勃发展,大概有1亿人就业,我们的零工经济也有2亿人就业。不仅要采取更多扶持政策,而且要采取措施打破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让更多新就业岗位成长起来。去年我们平均每天净增企业超过1万户,今年也要按这个方向去努力。对重点人群就业我们有重点扶持的政策,像今年大学毕业生达到874万人,今明两年都要持续提供就业服务。 这次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作出了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就此制定专门的法律。请问这是否表明中央调整了对香港的政策,对于当下各方的反应您又如何看待? “一国两制”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中央政府始终强调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支持特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这是一贯的。全国人大刚通过的有关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定,也是为了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总理先生,考虑到中国自身经济遇到的困难,您是否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让步足以解决美方关切呢?如果合作努力失败,中国经济能否抵御“新冷战”和脱钩的威胁? 当前中美关系的确出现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不仅关系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关系到世界。我们从来都主张摒弃冷战思维。关于所谓脱钩,可以说两个主要经济体脱钩,对谁都没有好处,也会伤害世界。我们应该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建立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中美两国经济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路走来很不容易,但双方都从中获益。中美之间的商贸合作应该遵循商业规则,由市场来选择,由企业家判断、拍板,政府起到搭平台的作用。中美关系几十年来风风雨雨,一方面合作前行,一方面磕磕绊绊,这需要用智慧去扩大共同利益,管控矛盾分歧。总之,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寻求合作共赢。这于己于人于世界都有利。 讲到今年的经济工作我们听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稳”和“保”,请问总理这和市场化改革之间是什么关系?政府在这方面的重点是什么?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表明,越是困难越要坚持改革。首先要让市场主体活下来。政策的真金白银要确保落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身上。1亿2000万市场主体就是青山,留住他们,就会赢得未来。不仅要让市场主体活下去,更要通过“放管服”改革把它们激活起来。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打掉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使它们公平竞争。要让新的市场主体更多地长出来。应对疫情中,网购、快递、云办公等一些新业态逆势增长,有的营业收入增长了三分之二。现在新业态还层出不穷。这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发展新动能,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关。应该把这些经验推广开,促使新动能、新的市场主体更多地成长。今年努力做到平均每日新注册企业2万户左右。希望大中小企业共生共荣,期待一些中小微企业将来成长为大企业,形成一个互相融通发展的局面。 世界经济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正在遭受严重打击,中国已控制住疫情,今后是否有同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各国开展经济合作的计划?中国今后在中日韩自贸协定(FTA)和自由贸易体系建立方面计划如何推进? 在去年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上,十五国领导人共同作出承诺,今年要如期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我希望并相信这个承诺不会落空。我们也在积极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日韩都是近邻,我们愿意在经济大循环中建立中日韩小循环,比如说最近中国和韩国就开辟了快捷通道,让商务、技术等人员能够顺利往来,这有利于复工复产。对于参加全面与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中方持积极开放态度。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但是受疫情的影响很多家庭收入都有所下降,请问,在这种情况下今年的脱贫攻坚任务还能顺利完成吗?以及我们的政府将如何保障基本的民生?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年收入3万元人民币,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为1000元。保障困难群众和受疫情影响新的困难群众的基本民生,应该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我们采取的纾困政策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用于保障基本民生的。我们今年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会多策并举,特别是要采取措施把脱贫的底线兜住,我们有把握完成今年决胜脱贫攻坚的任务。各级政府都要以人民利益至上,特别认真细致地考虑把各方面困难人群保障起来,扩大低保和失业保障的范围。预计今年低保、失业保障、特困救助等人数会增加较多,但保障和救助资金是足够的。我们还有近3亿领养老金的人员,今年我们提高了养老金的标准,说到就要做到。我们现在的社保结存和储备是足以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要让社会各方面都感到希望,要统筹把各项保障方方面面落实到位。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中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您对目前中国面对的外部形势有怎样的判断?中国将如何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另外,对于全球应对公共卫生的挑战和经济严重衰退的挑战,中国将发挥什么作用?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确给世界造成了严重冲击,带来了巨大影响。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特别需要公共产品,需要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实际上更需要开放,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关起门来搞发展行不通。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这不会也不可能改变。我们会继续扩大与世界的合作,自主出台更多扩大开放措施。我们在开放当中还要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企业的调整布局要按市场规律办事,不能违背市场规律,凭空做设计,而是要让市场更加相互开放。我们希望和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国家不管大小、贫富、强弱,都应该遵循这个规则,互利互惠。合作就要共赢,独赢是不会长久的,吃独食也是行不通的。各国都有各自的长处,都要担负起应有的国际责任,携手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会担负起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责任。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我们推进的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规模性举措会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我们愿意进口更多国外商品,成为面向世界的大市场。我希望并相信,各国人民共同努力,疫情之后会更开放,衰退之后会有新繁荣。
信息来源:泰州发布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海陵工业园区」,搜索「gh_183f7975963d」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