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某杂志社的编辑,我们可以帮您申请各类论文获奖证书、开展国家级课题研究、在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只需您支付一定费用……”收到知名杂志社编辑发来的“投稿广告”,很多有职称评审却又忙于工作的人员难免心动。正因如此,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提供虚假评职材料,骗取受害人钱财。 近日 泰州姜堰警方经过缜密调查 成功捣毁一个以冯某、张某为首 以有偿提供各类权威评职材料为诱饵 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 抓获犯罪嫌疑人128名
今年1月中旬,家住姜堰区的夏女士收到一条微信好友验证消息。由于对方直呼其名,夏女士认为是自己认识的朋友,便通过了对方的好友申请。不料添加成功后,对方却自称是成都某知名杂志社的“张编辑”,并提出可以帮助夏女士在各大权威期刊、论文网站上发表学术论文。 由于当时夏女士的儿子因为工作需要,正好要在某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夏女士随即向“张编辑”咨询相关事宜。“张编辑”表示,在该刊物上发表论文需要花费17000元,并称夏女士可先支付5000元作为定金,待刊物录稿通知下发后再支付尾款。起初,夏女士也怀疑对方是骗子,但期间“张编辑”一直催促夏女士转账,并声称再不付款,刊期就要排到2022年。得知情况的夏女士焦急万分,随即向“张编辑”转账5000元。
5月11日,“张编辑”将录稿通知发给夏女士,可夏女士仔细一看,发现录稿通知书的抬头和声明单位竟然不一致,属于“一眼假”。谁知当夏女士要求对方退还定金时,“张编辑”却坚称稿件已被录用,迟迟不愿退还,并要求夏女士支付剩余的12000元。当天下午,察觉被骗的夏女士赶忙来到泰州市公安局姜堰分局天目山派出所报警。 接到报案后,姜堰警方立即开展立案侦查,并对夏女士提供的相关证据进行收集查证。通过研判,警方发现“张编辑”的真实身份其实是河北某文化传播公司的业务员,没有杂志社工作经历。随后民警顺藤摸瓜,通过进一步调查分析,认定该起案件背后实则是一个谎称提供代发论文、代做课题等评职服务,继而实施诈骗的犯罪集团,并初步明确了该犯罪团伙方位。 为尽快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警方制定严密的抓捕方案。经过多次摸排蹲守,民警最终摸清了该团伙数个窝点位置,并于6月17日组织警力奔赴河北石家庄、邢台、邯郸多地开展收网行动,一举抓获以冯某、张某为首的128名犯罪嫌疑人,捣毁诈骗窝点5处,现场扣押伪造的期刊、杂志、奖励证书、成果鉴定书等物品4000余件,作案手机300余部、电脑200余台,冻结资金200余万。
经过讯问,冯某、张某、冯某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均对伪装杂志社编辑,以有偿提供各类权威评职材料为幌子实施诈骗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据冯某交代,2017年上半年,他从朋友口中得知,对于教师、医生等不少职业,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发表、获奖直接关系到职称评定。而现实中,很多人因为工作繁忙,又没有投稿渠道,导致投出去的论文和课题成果大多石沉大海。于是,头脑灵活的冯某开始盘算“发财之路”,召集发小冯某某等人成立公司,并让公司员工混进各种职业微信群物色有需求的客户,一旦发现目标,便主动添加对方微信,根据对方要求提供“一对一”服务,利用伪造论文录用通知书、论文获奖证书及研究成果鉴定书等手段骗取钱财。
公司实际运行一段时间后,冯某发觉这个“生意”确实来钱快,于是先后招聘了百名业务员,又创立了4家分公司,并将公司业务扩展到帮助“研究”课题并提供成果、申请各类课程或论文获奖证书、在核心期刊代写、代发学术论文等四大类业务。 经查,冯某等人给公司员工编订了一套业务知识大纲,内容涵盖应对各种情况的话术,同时让业务员伪装成杂志社的编辑,骗取受害人信任,并根据客户需求推荐一些所谓正版刊物、官方网站、专业协会的评职材料渠道,引诱受害人不断上钩。 而为了提升公司营业额,该团伙还声称能够提供“私人定制”服务,只需多花一笔代理费,不仅可以办理申报荣誉、论文刊登等业务,还可以为其优先办理,大大缩短材料办理周期,甚至保证正常途径要长达一年的课题研究,仅需半个月就能出研究成果。而实际上,收到受害人定金后,该团伙所做的事情就只是伪造各类证书,或者直接将对方“拉黑”。 据统计,自2017年9月公司成立,该团伙已经累计诈骗9000余人,涉案金额高达5500万元,仅2020年,该公司就牟利2000多万。目前,以冯某为首的44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姜堰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