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光片显示,一枚“张口”的别针“嵌”在8个月大幼儿的胃部,如果不及时取出,随着胃部蠕动,针尖随时可能刺伤胃粘膜,甚至造成胃穿孔。7月14日晚,泰州市人民医院急诊部收治了这样一名特殊患者。如何使幼儿安静下来?取别针时,如何避免划伤胃部?一系列问题摆在了医护专家面前。
X片显示别针“张着口” 7月14日晚7时许,一名年轻的妈妈抱着8个月大的幼儿,急匆匆走进泰州市人民医院急诊部,“孩子可能吞下了一枚别针,请医生帮忙看看。”急诊医生立即安排其拍片。X光片清晰地显示,一枚别针“嵌”在孩子的胃部,且别针处于“打开”状态,针尖裸露朝外。随着孩子的胃部蠕动,针尖随时可能刺伤胃粘膜,甚至造成胃穿孔;如果排到小肠,其造成的损伤会更严重,需借助外科手术才能取出。意识问题的严重,急诊医生迅速联系该院内镜中心伏亦伟主任。
内镜中心尚未处理过这么幼小的患者,手术难度较大。随即,该院急诊科、消化内镜中心、儿童消化科、儿童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及内镜中心护理团队等医护专家紧急会诊,一致认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安静下来,在麻醉状态下对孩子实施取异物的操作。但如此幼小年龄,麻醉风险极大。经反复讨论研究,麻醉科顾政主任沉着冷静,计算小儿的体重及拟采取的麻醉用药剂量和给药方式。在心电监护及吸氧的保障下,很快小儿安静平稳睡着。
事不宜迟,伏亦伟主任轻柔、快速从孩子口腔插入细径胃镜,通过屏幕发现别针位于孩子胃窦幽门处,且即将排出胃部。从胃镜孔里飞快插入合适的异物钳,伏亦伟先将别针拉回孩子胃本体。 凭借丰富的操作经验,伏亦伟借助胃镜不停手动,对别针的姿态进行调整,使针尖朝下,然后用异物钳快速将别针取出。整个过程,孩子食管、胃粘膜没有一点损伤。医护人员发现,别针在胃酸的腐蚀下,表面已经发黑了。据孩子家长介绍,当天傍晚,8个月大的孩子坐在推车里,一旁的奶奶猛地发现用来固定衣物的一枚别针不见了,怀疑孩子误食,忙告诉孩子的妈妈,这才有了文中开头一幕。医护人员表示:小儿对外界充满好奇,常常会“品尝”特殊“食物”。一些异物如果不及时取出,可能会引起黏膜糜烂、出血,甚至发生穿孔,威胁着孩子的生命安全。预防胜于治疗,家长要加强监护,让这些小物品远离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