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积极服务企业,视企业发展为己任,全力协助解决各种矛盾困难;企业“反哺”社区,以社区为家,让利于民,造福于民……在海陵区城西街道头营社区,这样的互动互助随时会发生,和谐画面随处可见。通过开辟“社企联动、融合党建”的新路径,该社区走上了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双赢”的快车道。
近日,记者走进头营,探寻这里社区强、企业兴、百姓富背后的故事。
这些天,泰州市沪江特种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明生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该公司的二期研发大楼基建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地基已经打好,工人们正忙着搭脚手、立模板。而在之前的项目审批过程中,对于大楼能否建起来,他心里其实是没底的。附近康乐花园小区几名居民认为待建的大楼会影响自己的采光,提出反对意见。所有手续都已办好,开工日期临近,怎么办?关键时刻,头营社区一班人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社区主任鲁爱军带着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做工作,还请来规划局工程师给大家讲解日照比等知识,终于解开居民们的心头之结,双方愉快地达成一致意见。
这并非是社区第一次帮该公司排忧解难。沪江公司位于头营辖区,是一家生产空调暖通系统的企业。
2000年,该公司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有机会获得一笔重大订单。“在创业之初,能否拿下这笔大单,决定着我们的生死存亡。”于明生说,对方要求企业有独立的认证用房,这是双方合作的必要条件。如果临时开工兴建,手续繁琐不说,厂区也已无地可用。眼看着大好机会稍纵即逝,于明生愁上心头。
头营社区一班人获悉后,果断伸出援手。他们腾空与该公司一墙之隔的社区办公楼,把约800平方米的场地留给企业使用。在社区鼎力帮助下,沪江公司最终拿下订单,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为此,社区一班人窝在一处偏僻的小庙内办公,长达5年之久。
沪江公司的良性发展是头营社企协同互助的一个缩影。在头营,社区和企业成了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双方定期召开联席会,共解难题,共谋发展。社区牵头搭建起由市场、税务、公安等单位参与的助企“帮帮团”平台,帮助企业用好政策,把握市场,实现平稳快速发展。近年来,社区涌现出了铁猫涂料、凯文大酒店、磊兴橡塑车辆配件厂等一批成长型企业,培育了以金田路创业街为代表的创客聚集区,孵化出了一批有特色、有市场的小微企业,社区经济日益繁荣,蒸蒸日上。
工业经济蓬勃发展为社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也给当地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
60多岁的老陈一直靠摆摊卖蔬菜维持一家人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位于该社区的铁猫涂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孙进从社区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老陈的情况,主动将他安排进了公司,每天只上半天班,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工作时间这么自由,能照顾到家庭,我很满足了。”老陈说,之前,他曾到城区几家企业面试,都被拒绝了,没想到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社区和居民们对企业很关心、支持,我们帮助一下困难居民是应该的。”孙进说。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与社区的密切联系,头营社区以“社区党组织+片区企业+企业党员”的形式,成立了企业“红色先锋岗”,成为社区、企业与居民间的桥梁纽带。
他们还成立了企业社区互助联盟,对特定对象开展“组团式”帮扶——
◎ 通过开展“爱心先锋服务”、党员微公益活动、圆梦微心愿等活动,推行扶志扶智,解决了社区5名残疾人的养老问题,
◎ 并帮助32名失业下岗的居民找到了新的工作岗位。
◎ 逢年过节,社区企业还对当地困难居民开展慰问活动。
“这些年来,企业对社区环境整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作出了不少贡献。”鲁爱军说。社区一条道路年久失修,刮风时尘土漫天,下雨天泥泞难行,沪江公司总经理窦华进主动出资整修这条路道。修路期间,不少居民过来帮忙,有的还主动让出自家的自留地。道路通车那天,居民们开心不已,纷纷赶到沪江公司致谢。听说不少居民喜欢看戏,沪江、铁猫等企业专门请来戏班子,定期在社区大舞台演出。不少企业主表示,只要大家喜欢看,他们会轮流“做东”,将大戏唱下去。
最近,居民董奶奶花近千元买了一台空气净化器,放在新装修的房间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也赶时髦,讲究生活质量了,”她开心地说。
10年前,董奶奶每个月只能领两三百元“失地农民保障金”,现在,她坐在家里每个月可以拿到1300多元。多出来的钱,是社区盘活资源性资产后给居民们带来的“红利”。
鲁爱军说,头营社区有四个村民小组和四个住宅小区,土地面积不足百亩,资源相对匮乏。一直以来,如何摆脱土地资源瓶颈制约,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居民得到实惠,成为社区的重点工作。
有企业负责人建议,社区可以利用地处城郊接合部、宜住宜商、运输便利的优势,将宝贵的土地资源盘活起来,对外出租,肯定会吸引一大批商家入驻。社区接受了企业的建议,经过广泛调研、征询群众意见,他们决定瞄准第三产业寻求突破,提出发展“房东经济”的集体经济增收思路。2010年,该社区率先成为全省首批股份合作社改革试点,成立了头营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通过对集体资产进行清产核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认、资产股份量化等,各项资源被有效整合、盘活,农民变成了股东,家家能分红。
“在街道等相关部门指导下,社区实施企业化运作、精细化管理,集体资产资源价值得到充分释放。”鲁爱军说,比如,原海光菜市场年租金为12万元,经过公开招标,吸引了10多个单位或个人竞标,竞标价一路飙升,最终涨到了60万元。社区一班人还主动外出跑项目,吸引一批商家入驻。如今,已有12家中小企业、93家商户加入了头营社区大家庭。
企业的快速发展催动集体经济节节升高,该社区的集体资产由2010年的515万元,一举增加到6000多万元。居民们的股金分红也逐年增加,由17.48万元涨幅到了85万元。“现在,社区每年仅房租收益就达到400多万元,居民的钱袋子也一天天鼓了起来。”鲁爱军说。
在头营社区的西南侧,一座鲜花簇拥、红墙黛瓦的居民活动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建造中。该项目投资约80万元,建有百姓大舞台、居民广场、休闲小木屋等,设有棋牌室、健身房、视听厅等功能区,大家称之为“幸福小院”。
60多岁的洪晓林是一位广场舞爱好者,她告诉记者,由于社区居民区密集,他们在狭窄巷道里施展不了身手,便到社区西南侧的一空地上活动。这里地处偏僻,不但没有灯,还经常遭受蚊叮虫咬,过来跳舞不是享受,而是受罪。大家把诉求向社区反应后,社区两委会决定将这块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废水沟改造成居民活动中心。经过整治,这里面貌焕然一新,成了社区的小公园。
现在,平坦的居民广场已经建好了,广场舞爱好者们经常来这里跳舞。在明亮的路灯下,伴着节奏明快的鼓点,大家尽情跳上几曲,健身又怡情。“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在广场上跳,阴天下雨的,可以到小木屋里跳,再也不愁没地方了。”洪晓林说。
近年来,头营社区始终将环境整治作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重点工作抓实抓好,社区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今年以来,社区就组织人员清理建筑垃圾65吨,铲除粉刷牛皮癣180余张,拆除违法搭建80平方米,清理扒翻种植30余处,户厕改建26座,社区人居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俗话说‘穷杠丧、富烧香’,大家的钱袋子一天比一天鼓了,居民整体素质也一天比一天高了。”鲁爱军说,如今在头营社区,邻里互助成了社区新品牌,居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居民薛大华、刘龙扣系失独家庭,儿子因病去世。因为家庭变故,刘龙扣精神抑郁,闷闷不乐。社区将她列为特殊照顾对象,工作人员轮流上门看望、宽慰,帮她走出了阴霾。去年,刘龙扣身患重疾住院治疗,急需输血,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帮忙联系志愿者为她献血,左邻右舍也多次去医院探望、照料。刘龙扣家的日光灯管坏了,邻居刘宝华二话不说,拿来自家的新灯管给她换上。今年疫情期间,薛大华、刘龙扣要去中医院开药,因公交车停开,无法出门,邻居孙筛扣一大早就开车来到他们家门口,将他们送到医院,还买了牛奶、面包送过来……
社企联建促进了和谐,文明之花结出了硕果。近年来,头营社区先后被评为“五星级村”、“十佳小康示范村”、“海陵区文明社区”,获得了“零违建”创建达标村(居)”、“绿色社区”、“环境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