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89|回复: 0

“城投电台”开播啦丨第八十二期:《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方针的制定(节选)》

[复制链接]

2796

主题

2798

帖子

3263

积分

发表于 江苏泰州

Rank: 8Rank: 8

积分
3263


150254db0mffnnmqumf5bn.png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城投集团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积极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开设“城投电台”,在集团系统开展百年党史天天读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心入脑出实效。
今天,“城投电台”第八十二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方针的制定(节选)》,出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50255hhfnfr7ets1nep1i.jpeg


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方针的制定
150255wm3tj31tjitjmsnv.gif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当地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由此爆发。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一场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殊死大搏斗拉开帷幕。
一、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的制定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和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对华战争,是企图灭亡中国、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日军在7月底占领北平和天津,接着沿平绥、平汉、津浦三条铁路向华北地区扩大进攻,企图以三个月时间“灭亡中国”。
在这生死存亡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才是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的大旗。在卢沟桥事变发生第二天就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同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红军领导人致电蒋介石,表示红军将士愿意“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为促进国共两党实现团结合作抗日,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交给蒋介石。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的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中共中央的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宣告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方能胜利。正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伟大的爱国者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孙中山知道没有这些劳动阶级的热烈支持与合作,就不可能顺利地实现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
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
国共两党在如何抗日的问题上,一开始就存在着不同主张。蒋介石集团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抗战,不愿意实行民主、改善民生,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大众。中国共产党则主张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适当地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民众抗战,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城郊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洛川会议)。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毛泽东起草的宣传鼓动提纲《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洛川会议是在全国抗战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十大纲领和决定,标志着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正式形成。
为动员并组织人民群众进行全面抗战,必须明确提出抗战的军事战略方针。当时,“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都有相当大的市场。中日战争的过程究竟将怎样发展中国能否取得抗战胜利?如何才能取得胜利?这些问题亟待得到明确解决。
为了初步总结全国抗战经验,批驳当时流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毛泽东在1938年五六月间作了《论持久战》的长篇讲演,明确指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他分析了战争双方存在着的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即: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日本是个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个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失道寡助,中国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进而指出:第一个特点决定了日本的进攻能在中国横行时,中国不能速胜;后三个特点决定了中国不会亡国,经过长期抗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论持久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明确提出,通过三个阶段,在双方的力量对比上,中国必将由劣势到平衡再到优势。其中,战略相持阶段的时间将相当长,遇到的困难也将最多,然而它是整个战争转变的枢纽。在这个阶段中,我们的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这个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中国将变为独立国,还是沦为殖民地,不决定于第一阶段大城市之是否丧失,而决定于第二阶段全民族努力的程度。如能坚持抗战,坚持统战线和坚持持久战,中国将在此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
《论持久战》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在整个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论持久战》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不仅指明了须持久抗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前景,而且提出了一整套动员人民群众,在持久战争中不断削弱敌方的优势、生长自的力量、以夺取最后胜利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大大增强了人们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一篇讲演具有如此强大的说服力量和震撼人心的力量,在历史上是少有的。以后抗日战争的实践,充分证明《论持久战》中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是合实际情况的。
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写作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题》一文,特别强调了抗日战争全过程中游击战争的重要略地位。

朗读丨江苏华照节能服务有限公司 张利玲






150255o4lxbbs1bz492h93.gif


加快城市建设 提升城市品质
开启省运会新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