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包括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课上及其课后),主要以学生为对象,实施的故意伤害、暴力、监禁、强夺、名誉损害、侮辱、恐吓、胁迫、孤立、通过网络等通信手段散播的言语暴力,对被害学生造成身体、心理伤害的行为。
校园欺凌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显性欺凌和隐性欺凌。以肢体接触为主的霸凌行为,这是一种比较容易察觉的欺凌,属于显性欺凌;还有以嘲笑、辱骂以及起取侮辱性外号和孤立为主的不易察觉的霸凌,称之为隐性欺凌。
受欺凌的孩子容易形成一定的身体和心理伤害,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具体说来,这些伤害主要有:
一是身体受到伤害。这种伤害往往是欺凌者通过身体暴力的方式造成的,如踢、抓、拳击等。受欺凌者轻者鼻青脸肿,被咬伤、挖伤、抓伤;重者骨折、脑震荡或造成终身残疾。
二是心灵受到伤害。
表现之一是受欺凌者自我意识发生改变。如自我评价降低,表现出浓重的自卑感。与一般儿童相比,受欺凌者对自己的智力与社会交往能力缺乏肯定,在社会关系中安全感明显不足。
表现之二是受欺凌者一般都有严重的情绪问题。如自尊心较弱,对外界刺激过于敏感,易产生情绪波动和心理挫折感,有强烈的抑郁症状。他们感到孤独、焦虑,甚至绝望。
表现之三是受到欺凌以后,受欺凌者会产生其他一些心身疾病(即由心理原因造成的身体症状)和相关症状,如注意力分散、头痛、胃痛、失眠、作噩梦等,继而对日常学习、课外活动、人际交往等造成影响。
表现之四是受欺凌者因受到欺凌而对欺凌发生的场所产生恐惧感。这种体验会使他们逃避某些场所,如逃学,避免到学校的某些场所等。同时受欺凌者因害怕受欺凌而不愿上学,也会对学校和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或者是在学校上课时注意力分散,造成学习成绩不断下降。
表现之五是受欺凌者难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观察发现受欺凌者常常被孤立和受排斥。他们往往缺乏人际吸引力,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出行为退缩,而这种行为退缩反过来又导致其社交技能落后,更不为同伴接受和喜欢。
表现之六是有些受欺凌者还会表现出破坏性或攻击性行为。他们在受到欺凌之后,满腔的愤怒需要发泄,如果引导不当,他们可能会采取极端的或严重消极的方式对欺凌者做出反击,或者转而欺凌比自己弱小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