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市实验小学“乐学堂”首期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竹藤编艺”进校园 非遗文化有传承 “竹与藤经过手工一丝一缕交错,编织出一件件精美而有艺术感的用品。”近日,在实验小学育才路校区的“乐学堂”不时发出赞叹声和掌声。为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非遗文化,进一步有效保护和传承竹藤编艺,实验小学特邀泰州市竹藤世家的第四代传人孙庆老师来校,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竹藤编艺”课,让非遗传承的种子扎根在学生心中,激励他们担当海陵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孙老师先给孩子们介绍了藤的产地。这种植物,在中国多生长在海南、广西等地,国外的一些地方也有生长,比如印尼、越南、泰国等国家。它大都生长在深山老林里。长约六七米,叶子偏小似柳叶,外皮有刺。
采伐下来加工后的藤条可以制作藤椅、藤桌、藤席、藤篮子、藤皮箱……孙老师给孩子们欣赏了许多老物品以及如今改良过后的藤椅,还带着同学们学习制作藤椅的两个步骤:钉竹骨架和外藤皮编织,让孩子们大开眼界,惊叹不已。 竹子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风雅之物,是感悟喻志的象征。它清华其外,澹泊其中,清雅脱俗,不作媚世之态。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显示出竹的悠久文化精神已经深入士人骨髓。相比藤条,竹子的取材要方便得多。
孙老师重点介绍了篾匠师傅把竹子加工篾条的锯、削、破、开、蒸、煮六道工序以及编织蔑器的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变化多样。孩子们对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的篾匠师傅敬佩不已。
课堂上,孙老师除了丰富的知识讲解外,还准备了一件件精美的竹藤制品,包括藤条教鞭、竹匾子、茶盘、竹梯子、竹漏勺、竹烟斗等,让孩子们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体验着竹藤工艺的精美和乐趣。 有的孩子由于抢答积极,还得到了会飞的“竹蜻蜓”和会叫的“知了”。有个叫小伟的同学,孙老师还送了他一把私塾戒尺,希望他好好学习,这可乐坏了小家伙们。
“竹藤编艺”走进学校“乐学堂”,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文化之窗,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竹编艺术品的魅力,激发了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更培养了孩子们动手动脑、热爱劳动、敢于挑战的精神。在如今“双减”政策的实施下,学校这一举措丰富了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孩子们减下来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一段古朴而又靓丽的文艺风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