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在水中,水在城中。”
这话乍听像绕口令
却是泰州凤城河的生动特写。
泰州无山,四周皆被水包围,“水”因此成为泰州的特色和灵魂。
凤城河则恰好落在泰州市城区中心。在国内,城市中心有这样一条完整的护城河十分难得。
泰州拥有“双水绕城”的水生态景观体系,即内有凤城河环通,外有引江河、周山河、新通扬运河“碧带”环绕,形成“双水绕城”之势。
凤城河景区是其中“内环抱古城”的重要一环。千亩水域绕城四周,集中而显眼地展示着一种都市水韵。
这种水文风光,不同于传统江南古朴水乡的小桥流水,也不同于苏州园林式的精雕细琢。更多的,是展现着泰州“州建南唐”的历史厚重感,也吸收进了现代都市的繁华与摩登。
凤城河汇集了林地和水乡生态,同时与数十条自然或人工河道相融相生,网格式地支撑起城市的血脉。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条千年护城河,它见证了泰州城的悠久历史。
凤城河畔,望海楼与桃园隔河相望,两岸30多个景点错落分布,汇聚了泰州的历史、戏曲、民宿和商贾文化。
被誉为“江淮第一楼”的望海楼,是景区的核心景观之一。
望海楼始建于宋,屡毁屡起,大多毁于兵火而起于盛世。
现代许多古建筑都如此。“古”只是因始建于古朝,在历朝风雨不断重复坍塌破败与修葺一新的命运后,最终在现代侥幸留存,却只剩下喘着余息的残砖片瓦。
今天的望海楼为2006年重修而成,建筑沿用宋代形制,又在原本规模上壮大了一轮。泰州古称“海陵”,望海楼也曾名副其实,登上可放眼海面,极目天际。如今,浩渺的海水已退至泰州一百公里以外,但此楼仍保留着“望海”之名。
顺层层石阶而上,天愈高,地也愈广。望海楼的存在,不仅是供登高俯视之用。
古时泰州虽是一个临海的村邑,但本地仕人志存高远,一心奔赴远方实现志向,望海楼前那一片沧海自然成为他们对仕途寄托希望的载体。
望海楼周边聚集众多古迹。据史料记载,西侧的文会堂为北宋滕子京所建。楼前的“五相树”代表着曾在此任官,后升迁宰相的晏殊、范仲淹、富弼、韩琦和吕夷简。除此之外,还立有范仲淹青铜塑像、州城遗址、宋城古涵等景点。
信步游览于望海楼,在解说碑文前驻足,耳边荡起的风声如同一只无形的手,替游客翻过历朝历代厚重的历史书卷。泰州“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名城名宦交相重”的辉煌时刻也在眼前不断闪回。
凤城河外侧东岸为桃园景区。桃园名“桃”,不仅是因180亩的景区内遍植桃花。
明末清初,戏剧家孔尚任寓居泰州,在此完稿的《桃花扇》一改中国传统戏剧“大团圆结局”套式,成为清代戏曲的巅峰之作。
桃园向北一路之隔,就是梅兰芳纪念馆“梅园”。
一进梅园,便能看到梅兰芳先生的汉白玉坐像。每日上午,梅园里都会传出清丽的唱词,弹唱声宛转悠扬却丝毫不拖沓,成为一种独特的迎接游客方式。
梅园的弹唱可不是装腔的假把式。作为泰州“戏曲三家村”中人文积淀最深厚的地标景点,曾是梅氏故居的梅园,如今也成为了戏迷票友的聚集地。
一般的戏迷,只是在台下喊野腔儿,梅园的戏迷却上得了台面,一个个登上仿古戏台开了嗓子,才算过足了戏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