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双减”政策在海陵区落地全面实施,一系列的举措正在给中小学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带来新的变化。“海陵教育发布”推出“名师话‘双减’”专栏,特邀我区名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政策的理解,谈一谈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正确发力?旨在探索优质轻负的育人新路径,打造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教育环境。
尤梅,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市首届语文学科带头人、城东小学教科室主任。被评为 “市巾帼科技工作之星”“市优秀工作者”“区十佳人才”,五次获得区教学实绩奖。从事小学教育35年,多年来悉心搞教研,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及获奖100余篇。 今年九月以来,校园呈现出一派新气象。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推进,给广大师生以“万木逢春,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之感。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少令老师、家长“头疼”的学困生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的文化课程在延时辅导中得到弥补,兴趣爱好在各类社团活动中得以培养,综合表现在家校沟通中充分进步。对学困生来说,“双减”政策更好地体现了教育公平,“双减”让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得以体现。
曾经一段时期小学存在“三点半”放学现象,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为学生减负。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不少学困生在培训机构补课,他们上交的作业几乎标准化的正确,因为某些机构存在提供“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的现象。这些学困生学业状况愈发糟糕。 执行“双减”政策后,学校每周确保有三天文化课程的辅导。每次近两小时的延时服务,教师对学困生的个别指导落到了实处,重点辅导更有针对性。例如,我班的小于(化名)以前一回家就磨蹭时间,偷玩游戏,学习不理想。在本学期的延时辅导中,我特别关注小于等学困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读、竞赛等活动,我时常对他进行作业面批,并将其作业在白板上呈现,大大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家长高兴地说,这学期孩子像变了一个人…… 过往的兴趣班常常是优等生的“专利”,而今执行“双减”后,随着学校各类社团的开展,学有专长、有所爱好的学生均可报名,自荐与随机、推荐与选拔相结合,教师根据学生的专长特点组团,学困生有了同等机遇。 我班有几位同学羽毛球都打得不错,而羽毛球社团每班只有一个名额,怎么办?我打破常规,让几位有意愿的同学开展比赛,结果学困生小宁(化名)更胜一筹。在他参加社团之前,我与其订下“君子协定”:每到社团活动日,要及时完成各项作业,有不懂的就要提出,不能让学习任务成“夹生饭”。一段时间过来,小宁的表现令师长满意。
在对待学困生的问题上,家长与教师常常有摩擦、有纷争。家校如何形成合力,如何促进学困生的进步与提高呢?“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家校关系的和谐发展带来了更多契机。 在每周的延时服务时,教师会把近期学困生的表现及时向家长反馈。一位学困生家长说:“以往我最怕老师的来电,现在老师常传来孩子认真学习的即时镜头,还有完成的作业,这让我们实实在在看到了老师对孩子的帮助与付出,我们感到非常安心、省心、舒心!” “双减”让每位学困生优享教育资源,这是更多人的共识。教育是“静待花开”的过程,学困生就像那花丛中迟迟未开的小花苞,他们更需要阳光的朗照。对学困生的教育,要回归立德树人的初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