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佳节, 蕴藏了无比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 不仅要吃好、喝好、玩好, 更需要“文化年货”充实精神家园。
“泰慢之旅”公众号特别推出 “文化里的泰州”系列, 让文化唱主角, 充盈“年味”、更新“年意”。 邀请广大市民和游客朋友, 走进泰州的人文景点, 与历史相遇,和先贤对话,
有滋有味,过个文化年! 今天请看第一期 《淮左名园 日涉成趣》 [wxv=75]MzU0NDc1NDIwOA==||2247578818||wxv_2246630641197056005[/wxv]
在熙熙攘攘的海陵北路旁,有一处闹中取静之地——乔园。跨过古老的门槛,亭台楼阁、小径山水、竹石古柏,多层次的美景入画而来。作为全省首批古典园林免费开放试点,乔园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今年春节,乔园管理处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乔园记忆四百年”图片展、“民间第一福”合影有礼、满园寻“福”字红包、“雅韵流芳”古琴雅集等等,喜迎八方游客的到来。 从正月初一开始,乔园在来青阁内举办“乔园记忆四百年”图片展,吸引了不少游客的驻足。
图片展包含了乔园造园风格的介绍、历代园主人的简介、乔园十四景的形成以及乔园的“前世今生”,参观图片展的同时市民游客们便可完全沉浸在这古老的园林当中。 小编到达的时候来青阁内已站满了游客,大家一遍读着展板内容一遍情不自禁的发出感叹。本地游客陈女士说:“我就是泰州本地人,来了乔园这么多次竟不知道乔园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趁着这次机会正好给小孩普及一下我们泰州的历史文化知识!” 光看图片展是不是还不过瘾 小编这就带你 一起走进这座淮左名园 了解历代园主精巧的构思 领悟背后包含的文化内涵 解读乔园的“前世今生” 感受这古老园林的奥秘~
日涉园,便是泰州人所熟知的乔园,最早的名字。明万历年间,太仆寺卿陈应芳倚宅建园,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园日涉以成趣”的句意,取名“日涉园”。历史的长河中,这里数易其主,多次更名,“三峰园”“蛰园”,都是它的“曾用名”。晚清时期,两淮盐运使乔松年购得此园,“乔园”也成为最终定格的称谓。
2006年,乔园启动恢复修建工作,昔日“十四景”的盛况在世人面前重现。眼前的这座山响草堂,从建园之初便存在了,也是至今唯一保存比较完好的地方。在这里,有许多“第一”让人叹为观止。
泰州第一古桧柏,拔地参天,虬枝盘孥,树龄近五百年,见证园林的兴衰变迁;泰州第一奇石,镶嵌于墙壁之中的太湖石,像极了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对镜梳妆;泰州第一名联,古陶瓷制,色泽深沉,素雅庄重。“韩潮苏海 陶菊周莲”,寥寥几字,描绘出多位名人典故、性情胸怀。 时移世易,几经兴废。每个时期,一花一石、一草一木的变化都与拥有者们的性格、命运紧密相连。回到最早的建园人陈应芳身上,三十多年的宦海生涯中,他始终与周遭圆滑世故的环境格格不入。抛开了官禄名利的束缚,陈应芳回到故乡泰州,在山水竹林中追逐身心的自由。
相比明代的陈应芳,清代乔松年是历代园主中官位最高,权势最盛者。晚清的那段烽火岁月里,他驰骋疆场,主张“经世致用”,给历史留下了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忠臣形象。两淮盐务转运使署在泰州稳定下来后,乔松年打算另谋居住与休闲的宅园,便将新结识的好友吴文锡所居“蛰园”买下并改名“乔园”。此前的咸丰九年,吴文锡买下园林,修缮后,改名“蛰园”。
在历史的浪潮前,陈应芳也好,乔松年也罢,人世间的沧桑更迭都难以避免,唯一留存的可能还是那些草木山石。如今,在乔园围墙的一侧,镌刻着“淮左第一园”五个大字。这是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1977年漫步乔园后,欣然写下的,也奠定了乔园在中国园林史上的重要地位。
赵朴初、刘少奇……当代以来,许多名人都和这里有过邂逅。在老泰州人记忆中,最深刻的事情恐怕是1956年3月,梅兰芳带着妻儿返乡,举行祭祖演出活动,下榻的地方就是乔园的因巢亭。时光易逝,京韵犹存,因巢亭内的布置仍保持着当初的模样。
一城一园一故事,一步一景一惊艳。如今,乔园早已成为泰州一张亮丽的名片。绿水细长流,青山依旧在。乔园中的人物,已成往昔。但它所承载的造园艺术、文化内涵仍在延续。 春节假期 不妨约三五好友游玩乔园 漫步亭台楼阁 徜徉小径山水 油然而生“日涉成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