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林芳,3岁因病导致双足严重畸形,失去了行走能力。
在她过去40多年的记忆中,从来没有真正体会过站着走路的感觉。由于双腿有疾并伴有疼痛,臀部便成了姚林芳支撑身体的最主要部位。
姚林芳回忆,大概从8岁起,她的臀部开始出现破溃,逐渐形成压疮。三十多年来,破溃、感染、愈合再破溃,反反复复,迁延不愈。
姚林芳爱好写作,在泰州晚报副刊“坡子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谁能说匍匐前行不是前行》的文章。泰州市人民医院院长朱莉看到文章,被她的遭遇和毅力所打动,主动留言,并联系姚林芳。
从此,泰州市人民医院与姚林芳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姚林芳入院了。
虽然有院长的重点“关照”,但是只要入院,治疗上和其他患者没有任何区别。病情和患者的需求是治疗最重要的依据,充分沟通是我的义务,也是患者最基本的权利。
姚林芳的褥疮是合并感染的,但是有没有感染不能仅凭询问和猜测,我们需要确切的证据,多次病原学检测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当然还有其他的检测项目来辅助诊断。、
术前三次培养均提示合并奇异变形杆菌,这种慢性感染性创面,术前就要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慎重起见,我们请感染科会诊,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手术就像打仗,不打无准备之仗,术前要充分了解“敌人”,才可能打一次漂亮的歼灭战。
我们了解姚林芳病情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影像学检查,包括ct和磁共振,ct是为了排除可能存在的骨组织病灶,磁共振可以大致看出窦道的形态、位置、深度、与血管神经之间的关系等等。
做完磁共振,我和影像科张继主任反复多次商讨影像资料,了解“敌情”。
科室多次组织讨论,术前拟定手术计划,如何充分切除窦道壁,如何通过术中操作降低术后再次发生深部感染的几率,如何避开神经,如果切口无法缝合采取何种备选方案,这种深部大清创手术,术中如果出血过多如何处理,我们做好了分次清创的准备。
根据以往的经验,伤口本身的修复对我们手足外科来说真的是小菜一碟。可是,如何避免深部感染复发才是核心难题。
贯穿整个治疗期间,虽然从来没有说出口,但是我一直在思考一种可能性:经过多次手术,一切顺利,姚林芳出院,皆大欢喜,可是,两个月后,也许三个月后,姚林芳的褥疮再次复发,被消灭的敌人从雾气中出现,拎着武器再次冲向我们!
窦道再次出现!
这种情况会出现吗?
我不希望出现,可是再牛的专家都不能保证不复发。
那怎么办呢,清点一下我们现在有什么武器:我们有多次复杂褥疮治疗成功的经验,对褥疮窦道有科学的认识,对最新的治疗理念充分理解,外科感染有基本的治疗原则,我们还有强大的后援团队支持。有了这些武器,那就准备正面迎敌吧,狭路相逢,勇者胜!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谨慎、全面评估、充分利用资源。
我和姚林芳的目标是一样的,我们都想打败疾病,但是医生更多的在思考如何避免坏的情况出现,患者更多在期待好事发生。
我不会作虚假的承诺,但是我会冷静评估能不能接手这个病例,一旦决定接手,那就全力以赴!
为了弄清楚导致感染的细菌(真菌)具体是什么品种,医生会将可能包含细菌的标本送到微生物科,微生物科的医生会对标本里面可能存在的细菌好吃好喝伺候着,等到它发展壮大之时,就是现出真身之时。
微生物科的医生搞清楚细菌(真菌)的品种之后,再用含各种抗生素的贴片放入培养皿内,看能不能抑制细菌生长,能抑制的,说明这个抗生素有用,给病人用这个药,就有效果。不能抑制的,就不敏感,一般来说用了没效果。
所以这个结果可以指导临床医生使用抗生素。
那可不一定哦,由于细菌无处不在,采样、运送、培养的每一个过程都可能被污染,因此培养的结果可能存在假阳性或者假阴性,因此多次培养更有指导意义。
最终用什么抗生素还是应该由医生根据病史、病情、检验结果、抗生素使用规范并综合考量后再作决定。
作者声明:
1、本文为科普短文,内容虽涉及专业内容,但不能作为任何疾病诊治、病情判断的依据,患者如有疑问,请及时咨询医生;
2、插图均为原创作品,使用图片请注明出处。
文章链接:
【坡子街】幸福来得有点太突然 | 姚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