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班主任曾经描述了这样一个案例,他刚接的班里有一个同学小董脾气特别不好。有一天,该同学和其他同学发生了矛盾,班主任利用中午时间把孩子的奶奶请来,在办公室进行了交流。下午,他已经上了近5分钟的课的时候,董同学进来了,没有喊报告,而且嘴巴里还骂骂咧咧。于是,班主任说:“你怎么搞的,来迟了不喊报告,而且还发出不该发出的声音。”只见该同学歇斯底里地说:“怎么了,我就是要迟到。”“我就是要打人。”“都怪你把我奶奶找来”……这位班主任又教育了他几句之后,只见该同学一激动拎着书包拔腿就跑出了教室。
班主任在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才知道,原来该同学的父母在他小的时候就离异了,父亲和他分居两地,平时父亲根本不管他的学习,一切都是由他的奶奶照看,由此造成该生孤僻任性、独来独往、脾气暴躁的性格。
分析:从案例中看出,本来这位班主任老师和小董同学并没有发生比较大的冲突。但是由于他一次很随意的家长交流,使该同学和老师之间产生了一次大的冲突,冲突的原因主要是他不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与家长的交流并没有起到促进学生成长的作用,与学生的沟通也是无效的。
这个案例让人们反思:1.教师对于比较特殊的学生是不是有必要进行提前家访?案例中,由于班主任对小董同学的特殊家庭背景不够了解,从而导致了和该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冲突。如果班主任能做一个有心人,在知道马上接手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棘手的“人物”时就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家庭情况,对这个即将接手的学生进行家访,这次的矛盾和冲突也不会发生了。
2.教师对于比较特殊的学生是不是有必要特殊照顾?案例中当该同学迟到,嘴巴里还骂骂咧咧进入课堂时,教师能否适当地照顾一下他的情绪,让他做一个适当的发泄。教师对他可以采取“冷处理”,不闻不问先随他去。等他的心态平和下来后再用比较关心的语气问问为什么迟到,可能比在气头上去问他的效果要好得多。对于一部分特殊的学生,教师所要做的工作是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去感化他们,而不是动不动就去训斥、指责他们,“特殊学生”更希望得到教师“特殊的爱”。
在教育教学中师生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师生发生冲突亦是难免的。教师只有在处理好矛盾冲突的时候,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才能事半功倍,建立起好的师生关系。
班里有一名全校出了名的淘气学生,他个子不高,长得瘦瘦的,专爱调皮捣蛋、 打架骂人,但还蛮机灵的。他成了老师的“克星”,也是班级的“捣蛋鬼”,但通过老师的观察发现这个学生还是有优点的——比如说:劳动很积极,而且什么事都逃不开他的眼睛,他并不像大伙说的那样“无药可医”。
班主任一次次地找他谈话,发现他对老师有一种抵触、叛逆心理,他对自己也已经放弃了。为了改变他这种心理状态,班主任经常在全班同学面前鼓励他,帮他树立自信心,并以实际行动来打动他,让他重新认识自己。为了更好地帮他改进,班主任还找他父亲谈话,从而更全面地了解他的情况。经过努力,他终于有所转变了。他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做出了保证:以后好好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不骂人、不打人、不欺负同学了。时间检验了他,事实也证明了——他变好了,有进步了。
分析:作为班主任应该要把爱分给每个学生,师生间民主平等地交流,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初步的分析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特别是初高中的学生,他们已不再盲目地崇拜教师,对老师的一言一行已有了自己的看法,对老师的要求接受程度也不同。因此,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才能更理解你,信任你,才能更愿意接近你,和你的关系也就会越来越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