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该校费爱萍老师收到家长的一封感谢信和一面锦旗,感谢她对小冉(化名)同学的细心呵护,帮助小冉同学消除了“厌学”情绪,重拾阳光和自信,家长的忧虑烟消云散。
小冉是一位文静的女生,偶尔会和费老师交流一些见闻,费老师打心眼里喜欢小冉。可最近费老师发现,小冉早晨到校时间比平常晚了,和自己聊天的次数少了,下课时一个人坐在座位上不说话。
一天早上,费老师值班,她早早来到学校,在教学楼下她发现小冉在抹眼泪。费老师察觉到孩子有 “心思”了,她蹲下身去拉着小冉的手,亲切地与她谈心。原来,最近小冉的爸爸妈妈将她的弟弟从老家接了回来,小冉就变得越来越“黏”着妈妈,以至于一到学校,看到妈妈离开的背影就忍不住哭……不知不觉半个小时过去了,费老师的话终于“打动”了小冉,小冉不哭了,费老师拉着小冉的手一起走进教室。
回到办公室,费老师赶紧和小冉的妈妈联系。妈妈说上幼儿园的时候,小冉也有过类似不想上学、爱黏人的情况,不过很快就没事了。
接下来的日子费老师关注小冉的目光多了起来,她主动询问任课教师小冉在课堂上表现,留意小冉座位周围的孩子,得空了就喊小冉谈心,有新情况就及时与小冉的妈妈进行交流。
有一天雨下得特别大,气温骤降,中午小冉告诉费老师她肚子疼,费老师赶紧叫来小冉妈妈,接孩子回家好好休息。下午费老师又电话询问小冉的情况,但是小冉妈妈的电话怎么都联系不上,直到傍晚小冉妈妈才发来信息,说是为了教育小冉好好上学,带她去体验生活,在马路上捡垃圾,忙活了一个下午,鞋子全湿透了,一共“赚”了3毛钱(卖垃圾所得),妈妈说要让小冉吃吃生活的苦。原来,小冉是为了“黏”着妈妈才跟老师说自己“肚子疼”。费老师听后建议小冉妈妈体验生活可以安排在周末,这样不影响孩子的在校学习,平时妈妈可以多抽出时间陪伴小冉,可以进行亲子阅读,共养一棵树等亲子活动。
在费老师的关心、鼓励下,小冉偷偷抹眼泪的次数少了,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又融入到班集体中。
在城东小学,像费老师这样关注学生心理的老师不止一位。早在2008年学校就成立了学生“心灵驿站”,学校两位专业的心理老师为全校学生解心结,舒情绪。后来,学校又制定了学生心理“包保”制度,每学期校领导、老师跟踪结对学生,制定心理疏导计划,对他们的“心理”负责,学校还邀请专家进校园开设心理健康讲座,班主任们也会利用晨会和学生共同分析典型的心理案例,让学生能够积极、乐观、自信地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