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转运消杀中。
4月2日晚,兴化新增一例外省输入阳性病例。19点37分,铃声骤响,转运指令来了。“出发。”王峰反弹式地一跃而起,直奔东南角的兴化市人民医院洗消中心。弥漫的消毒水味一下将他包裹其间。“这味道太习惯了!”王峰深吸一口气,熟练地穿起防护服。19点48分,同车的护士戴雯芳也已穿戴完毕。两人一路上了高速,并很快接到了确诊病人。他看去非常紧张,防护服也穿得扭在身上。王峰一边指导他调整,一边小声安抚“没事的”。45分钟后,3人顺利到达定点收治医院。与此同时,兴化市人民医院转运小组群,响起王峰的实时信息报备,“正在交接”。当晚10点多,王峰安全返回,防护服内早已湿透。“脱防护服要格外当心。脱一下喷一下酒精,要从里到外,慢慢卷着褪下去,一点都不能碰到外面那一层,这些都是有严格流程的,虽然繁琐,但是一点都不能马虎。”
兴化市人民医院转运组共有3个梯队36人。目前投入的第一梯队12人,以兴化市人民医院为主,中医院、周庄中心卫生院共有4人,团队中5名驾驶员、3名医生、4名护士,最大的52岁,最小的仅22岁。52岁的王峰正是团队的老大哥,一名拥有32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离家差不多100天了,24小时待命,每天两点一线连轴转。”王峰的沉着、担当在团队出了名。危险的、麻烦的,他总是第一个上。团队里年轻人多,他给大家伙鼓劲没啥大道理讲,但打比方举例子,他在行,“打仗面对的是子弹,抗疫面对的是病毒。我们有这么好的防护,啥都不用怕,一定赢!再说,这个时候,我们不上谁上?”
王峰一般不太会仔细和家人说自己的工作,“主要不想让他们担心。”有事,他就往家里打个电话或视频。
医务人员转运平安归来。
实际上,每一次接送被转人员,便会经历一次危险。新冠确诊病人、无症状感染者;密接、次密接接触者;隔离人员、高危人群需要就诊者……转运的时间也总是充满突发性。22点44分,1号负压车转运信息上报;凌晨1点26分,5号负压车转运信息上报;2点15分,1号车消杀结束;3点02分,5号车消杀结束……这是4月11日晚至12日凌晨,“人医转运小组群”里各转运小组发送的信息接龙,这仅仅是转运队最最普通的一天。每一个信息接龙里,涵盖了发车、转运抵达、第一次消杀、医疗废弃物处理等10多个关键时间节点,而这一忙常常是五六个小时。4月6日,这样的信息接龙几乎“爆屏”,因为这一天,转运队员出车转运达到了13趟之多。
转运,不确定因素非常多。4月11日上午8点45分,驾驶员吴桂龙接到指令,要到大垛高速路口接收多名转运对象。由于所接对象要进行核酸检测并等结果出来,9点26分抵达接收点的吴桂龙一等就是6小时,到当天17点才转运完毕、返回医院,全程将近9小时。30℃的高温天,穿着防护服的吴桂龙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厕所。内里的衣服更是湿了干、干了湿,且挂上了白白的一层盐霜。严重脱水下,他只想吐,一口水都喝不进……
负压救护车内,空间密闭狭小。乍见医护人员全副武装的模样,被转运人员大多会表现出脆弱、焦虑、恐惧的情绪,有时甚至没办法配合转运。这时,医护人员的暖声细语和贴心照顾,会让他们放松很多。1997年出生的高逸翔,是一位只有25岁的医生,每次转运时,小伙子都表现得特别的暖。
有一次,转运的是位晕车的老人。原本,厚重的防护已闷得她几乎喘不来气,加上难免的颠簸,老人吐得厉害,口罩根本无法兜住。高逸翔见状,当即递上消毒纸巾,并拿出口罩让其换上。为了能让老人稍微舒服一些,他又指导她躺上担架,同时和驾驶员商量,尽可能地减慢车速、保持车辆行驶平稳。总算到了医院后,老人家一下车更显无助。高逸翔想想不放心,交接后又将老人家里人的电话交给了医护人员,请他们帮着联系、照顾。“疫情无情,但我们可以有爱。”疫线转运,高逸翔和“战友”们拼力实践着逆行急救者的使命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