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要尽最大可能维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精细平衡,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 位于海陵区江州南路2号的原泰州化肥厂遗留地块,由于早期生产方式粗放主营产品存在污染风险,同时地块紧邻城市居民区且地表水体密布存在极大生态安全隐患,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势在必行。 去年11月 中丹土壤与地下水治理修复示范工程 正式开工 作为全国首个土壤治理国际合作项目 该地块如何实施修复
进展情况如何 跟着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 走进项目现场,一阵阵机器轰鸣声,工人们头戴安全帽有条不紊地施工作业。在一间搭建的帐篷内,来自丹麦的环境工程师Jimmy正在配制微生物修复药剂,随后通过“原位微生物修复注射设备”对土壤进行精准注射。 “该项目运用的是原位生物类修复技术,是第一次在中国大型场地开展应用。”据Jimmy介绍,“我们先捕捉地下污染物,然后针对污染物类型进行特定培育菌种,通过降解过程,实现对污染物的清除。”
该项目,由江苏艾斯蔻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系海发集团与丹麦艾斯蔻合资建立,经过前期的采样、实验室分析、分享评估等,目前修复工程已经完成中期工作量,预计年底前可以完成现场的修复施工作业。
该项目引入了丹麦的先进土壤污染,全过程治理管理理念和技术经验,旨在解决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精准识别和复合污染绿色修复难题。攻克深层土壤污染管控技术瓶颈,提升污染场地修复治理水平,为典型工业遗留地块土壤及地下水协同治理提供示范样板。
“这个项目我们联合了国内顶尖的修复团队,包括江苏省环保集团、江苏省环科院以及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应用了国内首个微生物的原位修复技术。”江苏艾斯蔻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楠表示,该项目不仅仅在实施土壤修复,同时也在开展土壤类科学研究。 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工程施工完毕后,静置期两年后完成验收,将被打造成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园,实现还绿于民,提升城市“绿色福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