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年前,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在家乡海陵(今江苏泰州)创立安定书院,1999年,一所新的初级中学在此筹建。胡瑗提出“明体达用”的教育理念,历经千年洗礼,不断与时俱进,其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价值追求在学校得到创新性传承和发展。 让我们沿着“千年书院 百年名校”的历史文脉,领略新时代学校全新的办学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要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家乡教育先贤胡瑗一千年前提出了“明体达用”教育思想,“体”为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用”为治事,“明体达用”即把经义和治事有机结合。
二者的教育逻辑本质上几乎是一致的,“立德树人”是为“明体达用”教育思想的现代表达。由此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在“明体达用”校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培养靠得住、能力强的鲜活生命,让每一个鲜活生命都能够美好生长的办学理念。我们将以此来统领学校的全面工作,努力加强卓越学校、卓越学生、卓越教师等三方面建设,在朝向构建卓越附中的道路上奋斗不息。
一是文化校园建设做好四篇文章。“加”,开展全国园林学校创建活动,对校园外显文化进行整体架构和系统规划,让校园里的一个园子、一尊雕塑、一幅壁画、一株花草,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减”,开展垃圾不落地活动,减少学校环境中的“负面”布置,利用校园环境改变师生的气质。“乘”,办好家长学校,让家长充分融入学校管理,汇聚最大育人合力。“除”,依托“青爱小屋”健康工程,消除学生思想“尘埃”,倡导积极阳光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文化。
二是平安校园建设开展两大活动。开展“平安伴我行”活动,实施学生上放学、就餐错时分流措施,设立学生文明劝导员,开展家长护学岗活动,每年组织2次大规模的疏散演练,邀请法制副校长开展法制知识讲座1次。开展“舌尖上的附中”活动,规范食堂管理,精细操作环节,定期组织食堂工作会议,落实校长陪餐制度。
三是智慧校园建设实现三个提升。提升硬件建设水平。全面建成有线与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完备的功能教室,实现3个月存盘的监控系统,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升软件装备水平。基本建成基于光纤通信的校园网,包括视频会议系统、LAN系统等在内的通信系统,包括网上阅卷系统等在内的大数据分析系统。提升信息应用水平。有计划、分步骤对全校人员(特别是教师队伍),进行信息化技能的培训,提升数据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能力。
一是强化“333”育人模式。三级育人网络,德育校长分管指导,德育处、团委牵头负责,年级组、班主任具体实施。三维育人内容,实施主题德育双轮驱动,开展“微体验·知感恩”公益活动,强化“八礼四仪”教育活动。三方育人格局,切实加强家庭、社区和学校的沟通与协作,走出一条三结合的有效教育之路。
二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5+2”。巧妙将上级部署与基层学校实际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素质教育“5+2”工程的项目化。创新构建“在线青苹果之家”心理体验教育、“小飞鱼”游泳社团、“星期八”财经频道、“3-1-5”师能工程和“互联网+泰微课”五大项目,以此作为主要抓手高水平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三是全面落实质量提升工程。一方面继续推进“行政班+走班”教学改革。实行学科分层、兴趣分组、拓展分类三结合,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性。一方面狠抓毕业班教学管理。首先是加强年级管理,定期召开班主任会,任课老师会、学生会、学生家长会,使整个年级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形成优良教风和良好的班风、学风。其次是加强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有目标、有信心,在学习过程中有拼搏精神。第三是在抓紧提优与转化后进的同时,重点抓学科间的平衡,模拟考试后,及时做好考试的质量评估分析,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对尖子学生建立跟踪机制,有针对性地制定一套辅导计划,提高学科贡献率、优秀率和合格率。
一是聚焦教学改革。整合国家课程。将国家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按照“三年一盘棋”的教学方案重新整合,形成新的教学序列。改进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推进以“全员、全程、全方位”德育为中心,以“自主参与、四步导学”为载体的“体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开展“名师空中课堂”“泰微课进课堂”和“绿色智慧课堂”活动,逐步建设数字化学习体系,彻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规范“三式”教研机制。常态化开展互动式集体备课、驱动式听课评课和联动式学科研讨等活动,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二是强化课程开发。在国家基础课程校本化的前提下,努力开发以加强学生德行操守养成为前提,以促进学生才具能力提升为根本的明达课程体系。明达课程体系,严格遵循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注重“明达”课程体系的“纵向汇接、横向融通”,将国家课程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具体培养目标充分融入到“明智”“达慧”“明理”“达雅”子课程之中,始终将学生的真正需求摆在第一位,为学生的素养提升和才艺、能力拓展创造条件,扩大路径。
三是搭建成长平台。构建学习共同体。以“学科组-课题组-沙龙社团”为主线,构建不同学科、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教师成长联盟体、学科建设联盟体等。加强校际交流。借助承办“四叶草”校际联盟活动、“名初中联盟学校特色文化展示活动”和“泰微课”专题培训活动等契机,实现与市内市外校际间的友好交流。完善教师培养机制。落实泰州市、市直、校级三级名师后备队伍培养,建立起“省泰中附中骨干教师人才库”。力争更多教师被评为泰州市“31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泰州市“卓越校长培养对象”和泰州市市级“学科带头人”。办好教师发展学校。深入推进“315”人才培养工程和“青蓝结对”工程,帮助每一位教师走教科研发展的成长道路。
来源:《泰州教育》2020年第2期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泰州教育发布」,搜索「tzjywx」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