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国众多传统节日中,唯独端午节与“中医药”结缘,是个不折不扣的古代医药节。“端午节”正处于夏季“芒种”与“夏至”两节气之间。早在战国时期,就产生了仲夏是“恶月”的观念,据《礼记·月令》记载:“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齐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 端午节的许多习俗都体现出防病、治病、驱除邪气、期盼健康的理念。下面跟随泰州市中医院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认为,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棕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顺,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总的来说,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特别适合初夏食用。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如: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黄粉等,具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佩在胸前,香气扑鼻。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成分:丁香、艾叶、紫苏、薄荷等。 功能主治:驱蚊辟邪、开窍醒神、抑菌杀虫、闻香防病。 成分:白芷、防风、艾叶、紫苏等。 功能主治: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节气机、预防感冒。 成分:丁香、白芷、酸枣仁、合欢花等。 功能主治:宽胸散结、宁心安神、除烦避秽、调畅情志。 成分:佩兰、白芷、砂仁、藿香等。 功能主治:芳香化浊、提神醒脑、避秽除恶、益智通窍。 饮药酒是端午节的一大重要习俗,药酒主要指菖蒲酒和雄黄酒。古人认为,药酒可以强身健体,驱邪祈福。 《本草纲目》记载:“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 《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本草纲目》记载:“雄黄性味辛温有毒,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祛痰功效。” 采集百草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古人认为,端午节这天采集的药材效果最好。采集的百草常用来沐浴兰汤、悬于门上,用以招百福、驱邪秽。 《大戴礼记》载:“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表明周代已有蓄兰沐浴的习俗。这一风俗后来多有演变,各地有了不同的药物沐浴习俗,采用的药材有菖蒲、艾叶、柏叶、桃叶等,或一种或数种混合煎水洗浴。这种习俗流传至今,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赛龙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在端午节开展的体育运动。从古至今,端午节是一个提倡运动的节日。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养生,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筋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通过适当运动,全身气血畅通,可增益心肺功能,调理脾胃代谢,通调气血,从而保持情绪平稳,心情愉悦。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赏析:这首诗具体描写了当时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平淡的闲言琐事在诗人的笔下变得富有趣味。诗人把生活的真味都寄托在端午生活的描写中,仔细阅读,方有所悟。
端午佳节承载了人们 对圣贤的缅怀 对健康的追求 对疾病的防治 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
最后
祝愿大家 端午节安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