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有讲:“秋在气为燥,在脏为肺,在志为悲”;秋五行属金,对应的脏腑为肺,金性萧杀,万物萧条,易引发人悲忧的情绪,损伤肺气;秋气主令为燥,易伤津液,肺喜润恶燥,故易出现肺系疾病。可以说秋气通于肺,秋季是养肺的好时节。 寒露节气过后,气候逐渐干燥,人易出现皮肤干燥、口唇干裂、舌燥咽干、干咳少痰、大便秘结等症状,应注重水分的补充,此时宜多食用滋阴润燥、养肺润肠食物,如蜂蜜、芝麻、银耳、莲藕、荸荠、百合、番茄、梨、香蕉、核桃等。 《黄帝内经》中说:“秋三月,早卧早起”,秋季阳气渐弱,早起有利于废气排泄,晚上 9~10 点入睡,利于收敛阳气。 适当有氧运动利于肺气循环和保养,提高心肺功能。建议根据个体年龄和体质选择相应项目和运动时间,每周不少于3次为宜。 对秋燥症状明显的人,可以通过进补中药膏来达到润肺的目的。
固卫补肺膏:益气固表,增强免疫。主治易反复感冒、咳嗽、咽痛、疲劳乏力、免疫力低下、复发性口腔溃疡。 深秋将至,天气转冷,昼夜温差大,很多人不注意添加衣物、及时保暖,给各种细菌、病毒侵害人体制造了机会,容易导致感冒,而感冒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很重要的因素。 如果病情控制不好,逐渐演变为下呼吸道感染,就会出现咳嗽、咳痰,甚至发展为肺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需注意保暖、戒烟、补充维生素C增强体质,尽量远离有空气污染的地方; 秋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要勤洗手、勤通风,尽量不到人多拥挤、通风差的场所去; 慢阻肺、哮喘等慢性疾病患者需规范用药,定期到医院复查肺功能,根据结果调整用药,不得自行停药及减量。 (1)穴位按摩 取穴:迎香穴、风池穴 用两手中指分别按摩两侧迎香穴位,每次1min,鼻腔内有酸胀谓之得气;用两手拇指分别按摩两侧风池穴,每次1min,如局部有酸胀感谓之得气,每日1-2次。此法可养肺健体、增强机体免疫力。 (2)穴位贴敷法 药物组成:一般以温阳抗寒药物或止咳化痰之类 用法:敷贴药丸用胶贴固定治疗穴位,每次敷贴留置时间4-6小时。 适用人群:以虚寒证(肺虚、脾虚、肾虚)为主的慢性肺病,取穴按需选择(天突、大椎、膏肓、肺俞穴等)。 (3)中药足浴 处方:黄芪15、艾叶15g、桂枝10g、防风10g、生姜15g、花椒6g 上方水煎取汁,倒入盆中,兑入温水适量,将双足浸入,待水温下降后,再适当兑入热水,边洗边搓,直至水加至踝关节以上,双足暖和,皮肤发红为止。每晚 1 次,每次20-30分钟。足浴后,再用双手交替按摩涌泉、承山、足三里等穴位,可增强足浴效果。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泰州市中医院」,搜索「tzszyy0523」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