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聚焦老城保护与活化利用,坚持“小尺度、渐进式”更新理念,运用“城市针灸”手法,“长规划、立章程”做足顶层设计,“微改造、精提升”优化街区空间,“建组织、强队伍”积蓄人员力量,持续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3+3+X”行动计划,突出“留人、留形、留神韵”,力求“见人、见物、见生活”,倾力打造集萃人文、承载记忆、寄托乡愁的文化古城。
■精心擘画蓝图,让老海陵“脉络”日渐清晰
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都经历了千百年的漫长过程,留下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藏着一幕历史往事、一段动人记忆。在老城规划上,海陵将立足最大程度保留街巷原貌,深挖历史内涵,多渠道、多途径吸引多方参与街区文化挖掘、保护和历史传承,携手打造一场“古”“今”不期而遇的邂逅。
❖1.规划设计定方向。根据“保护历史的真实性、保持风貌的完整性、凸显文化的地方性”规划原则,将围绕凤城河文化核和稻河草河两大片区制定整体保护性规划,为历史文化街区实质性保护工作提供指导依据,奠定建设基础。
❖2.建章立制定规则。“买卖是最好的传承,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在统一规划建设前提下,确定“保护优先、适度开发、提升环境”发展策略,聚焦政策制度配套,倡议市、区联合解决历史街区私有房屋不动产权证办理的遗留问题,以及出台《民居自主修缮实施方案》,鼓励社会资本和群众参与传统房屋的自由交易、自主修缮和活化利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保护和利用机制,进一步推进建筑买卖、修缮和使用的规范性、专业性、高效性,逐步改善街区内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和功能品质。
❖3.明确主体定职责。海陵区已经成立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海陵区文化名城建设工作委员会。倡议市、区多部门联动,统筹协调解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利用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建立健全联席办公、督查推进等机制,切实做实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倾力靓化空间,助老海陵“面貌”蝶变新颜
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建筑是饱含历史信息的资源,是历史的“活化石”,对待历史遗存,要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应该要有每个时代的烙印。在老城更新上,海陵立足“优环境”“接地气”的工作思路,注重老城每个街区特色,致力打造一批风格迥异、特色彰显的改造样板。
❖1.文保单位保护修缮。对于文物建筑,主要以修缮性保护为主,以前期调查为依据,根据真实性、整体性、可识别性和安全使用等原则来进行修缮改造,注重使用功能赋予文保建筑新的生命。近年来,陆续完成北山寺大雄宝殿、笔颖楼等文保单位修缮,建成吴同甲、吴让之、杨延修等名人纪念馆,今年将有序推进宫氏住宅、陈毅在泰谈判旧址、同泰当铺等省市级文物的修缮利用工作。
❖2.基础设施惠及民生。重点围绕风貌整治,水电气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环境提升等方面,组织居民积极参与街巷改造设计,聚焦群众所需所盼,充分听取群众合理化意见,有效提升群众对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认同感和参与感。近年来,先后实施了钟楼巷、十胜街、涵西街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城中历史文化街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
❖3.特色空间亮点纷呈。历史文化街区承担着观光、商务、居住多重功能,为统筹处理好街区内文化保护与文物保护、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功能塑造与街区开发的关系,积极打造“文脉”“商脉”和谐统一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海陵区按照“找堵点、破难点、创靓点”思路,积极实施“小切口”试点项目。定位为“吧文化”街区的钟楼巷,秉持“小尺度、渐进式、烟火气”理念,在保证居住及使用安全前提下,最大程度保留钟楼巷的市井特色,目前街区涵盖茶吧、小饰品、电影吧、小吃等十几项特色项目,形成社区、青年创客、居民三位一体的创新格局;十胜街即将开街,主要围绕“以历史文化催生业态”的发展思路,传承该街区传统生活习俗,将百姓家喻户晓的“康乐中心、麻辣烫、友好健身馆”地块进业态引导升级,形成逛古街、吃特色、品文化的街区;定位为“里下河门户”第一街的涵东街正致力于通过深入挖掘里下河的市井文化、民居文化与商贾文化,打造以“百姓日用即道”为理念,集观光休闲、非遗展示、民居体验于一体的“最泰州”街区。
■优化人员力量,为老海陵“成长”铆足后劲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应该让全民都来关心,让大家都能在保护中做有心人,拿出实际行动,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文化得以传承,得以发扬光大,并且能够延续到下一代。在队伍建设上,海陵将立足“专业化”“年轻化”,引进并培植有专业知识、有干事激情的人员入驻,为历史文化街区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焕发青春活力。
❖1.筹划街区管理队伍。积极探索街区保护管理新模式,拟将多部门联合,从四个方面入手参与街区管理。一是规划风貌组,负责规划对接、业态引导、建筑把关、户外广告及设施效果指导;二是技术协调组,指导施工工艺、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逐步规范老房修缮技术规程;三是服务管理组,负责协调街区秩序、保洁物业管理以及各类矛盾;四是宣传策划组,协助街区责任主体进行文旅策划、创意展陈、产业推介、活动组织和文化宣传等。
❖2.培植专业干部队伍。为提升海陵城市文化自信力和文化引领力,与组织部门一起遴选一批对名城建设感兴趣的年轻干部,开展名城建设实战实训培训班,邀请专家讲解,通过涵东、八字桥等在建项目实战锻炼提升学员能力,为全区输送、储备、选拔专业人才力量,着力打造一批懂文化、懂历史、懂建筑、懂审美的专业型年轻干部。
❖3.探索成立守护队伍。通过整合全区资源,选拔出一批有组织力、影响力的年轻志愿者担任文保守护人,一方面主动守护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文化遗存,协助相关部门发现并处理肆意破坏街区行为,规范街区内老民居的修缮与管理;另一方面挖掘海陵历史文化背后的故事,讲述“她”的前世今生。聘请德高望重的文史老专家作为顾问,发挥“传帮带”作用,持续扩大“汉唐古郡、淮海名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