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 是记录历史文化的 “活化石” 是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
重要内容
近日 2023年省级 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公布 全省共评出 第二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157个 其中 泰州9个地名上榜! 按照逐级申报原则,此次各地共推荐申报了623个市级地名文化遗产参加省级地名文化遗产评选。经逐级推荐、部门会商、专家论证、研究确定和社会公示等程序,由省民政厅会同住建、交通、水利、文旅、方志办等部门联合批准,确定了最终名单。
斗姥宫巷在海陵城中八字桥西,南起迎春西路,北抵十胜街,西南与斜柳巷相连,因斗姥宫而得名。初为晋代著名道士王冶的诞降之地。清咸丰、同治年间,两淮盐运使乔松年再次修葺斗姥宫,列为“海陵后八景”之首。
十胜街曾是泰州有名的“麻辣烫一条街”。东西长约400米,现经过打造,尽可能地采用了旧砖瓦、旧基础,保留了原有的泰式民居建筑风格,既引进都市新颖元素,也保留住本土人气品牌。
钟楼巷为东西巷,西起海陵路东至府前路,巷长220米,因有明朝洪武年间建成的钟楼而得名。如今,古今相融的钟楼巷,已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喜爱的“文艺一条街”。位于口岸街道金港南路、向阳路之间,东西走向。南宋庆元年间,以庆元桥为中心,逐步形成商业街。如今的庆元街,在这里,爱好历史的可以触摸到柴墟古镇千年的传承脉搏,爱好文化的可以领略到历代文人的文脉气息……
历史上的兴化古城大东门名为“启元门”,启元门内为“城内东大街”,启元门外为“通泰街”,俗称“东城外大街”。东城外大街临街为一层或二层木板铺面,青砖黛瓦马头墙。广泛分布着明清时期的庙宇、府第、牌坊、名人故居、商贾大宅等建筑,房屋脉络分明,街巷肌理清晰,有苏中“第一老街”之称。城内东大街曾是兴化城最为繁华的商街,经过千年的积淀,街区内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人文古迹,如星宿般镶嵌其中,诉说着水乡兴化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 位于兴化城内的儒学街,因北宋范仲淹的《儒学碑记》而得名。古街始建于宋,形成于明,兴盛于清。其南侧东西长1公里的明城墙,像一道高大的屏风拱卫着这条有着丰富“儒文化”底蕴的古街,这在江苏地区乃至全国十分罕见。
伏龙桥位于泰州城内原玉带河上。相传周世宗柴荣亲自率兵出征南唐,赵匡胤亦随军南征泰州,一次被追无路可去,急中生智躲在桥下躲过一劫。泰州人随后称之为“伏龙桥”,又因桥下有赵匡胤托桥留下的巴掌印,亦有人唤为“巴掌桥”。位于生祠镇岳王庙正前方,是岳飞撤退到江阴时,马驮沙百姓送别岳飞之处。起初这座桥叫望岳桥,岳飞遇难以后,叫作思岳桥。800多年来,它从宋朝站到了今天,表达了历代靖江人民对岳飞恩德的感念。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泰州建设」,搜索「gh_79a47aa6c06e」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