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晚 6位溱潼农民身着古铜色服装 脸上涂着古铜色的油彩 分别挑着铜匠担子、箍桶担子、 皮匠担子、篾匠担子、修锅担子 和拿着弹棉花的弓和棰 亮相”凤城河夜泰美”夜市 引来众多市民围观
当晚的气温高达36摄氏度以上,这些农民穿着表演的服装,冒着酷暑,从柳园评书评话博物馆前开始表演,沿途挑着老行当的担子,来到柳园停车场夜市、三水湾夜市、中国传统建筑风水博物馆前,共进行了4场表演,所到之处,引起轰动,逛夜市的市民游客纷纷围拢过来观看。 “修锅哟!箍桶噢!弹棉花呀……”这些多年前民间手艺人挑担走街串巷的吆喝声当晚在凤城河夜市再度回响。谁能想到,一副担子、一串吆喝,走过了多少村落街巷,穿越了多少岁月。 其实,吆喝是当年手艺人招揽街巷里弄顾客最为便利的方式。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发展,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吆喝内容和声调,成为一种地域文化的反映。但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它渐行渐远,逐渐被现代化工业生产和钢筋水泥的高楼所取代。 所幸,这渐渐远去的吆喝声,近年来受到人们的重视,2018年,经姜堰溱潼镇农民周桐忠的反复琢磨,创作了曲艺表演唱《远去的吆喝声》,并找来溱潼镇湖西村、湖滨村等村庄曾经做过手艺人的农民,分别在其中担任角色,本色表演。 今年76岁的表演者顾传宝对笔者说,他们6人都是经历过吆喝声年代的人,能很好演绎那远去的声音。顾传宝在表演唱中扮演铜匠角色,他笑着说,“过去有句俗语,铜匠的担子,挑到哪里,响到哪里。现在我们表演的《远去的吆喝声》,演到哪里,吆喝到哪里,唱到哪里,深受市民的喜爱。”他自豪地说,他们这个节目许多地方都邀请他们去演,2018年,《远去的吆喝声》获得了江苏省群众文化最高奖——“五星工程奖”。 “小小刨凿拿手上,箍桶本是圆料行。长桶圆桶高脚桶,扎实耐用又登样……”箍桶匠唱起这首他当年的老本行原汁原味,歌词实在,旋律悠扬。这些溱潼镇土生土长的农民,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却用质朴和真情演绎出工匠精神的记忆和传承。 从上海来泰州旅游的高老汉说,看了泰州这些地道老手艺人本色表演的《远去的吆喝声》觉得格外亲切,唤起了他的怀旧情结、乡愁记忆。市民王根陵说,《远去的吆喝声》再现了我们小时候身边传统手工艺人的场景,也是对日渐消失的传统手艺的怀念和追忆,更是呼唤有关部门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存的保护和传承。 “凤城河夜泰美”集市
有销量、有爆款、有情怀、有温度 如果你还没有来逛过
一定要来看看
这里的夜市不光有商品
还有好看的夜戏!
陵游十仙从本周起 周二、周四、周六、周日演出
到凤城河畔的 “凤城河夜泰美”集市逛逛吧 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 这里都有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泰慢之旅」,搜索「TZWLJT」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