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今,许多女性由于长期久坐、缺乏运动、怀孕分娩等多重因素,逐渐忽视了自身盆底健康。张女士是一位全职妈妈,每天忙于照顾家庭和孩子。最近,她发现自己在打喷嚏或提重物时,会有轻微的尿失禁现象。起初,她以为这只是暂时的不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并没有好转。她决定预约医生进行检查。在医院,医生建议她进行盆底超声检查,以评估盆底肌肉和组织的状况。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因维持正常盆底结构和功能的肌肉、神经及纤维结缔组织退化和受损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大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和慢性盆腔痛等。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大约20%~40%的成年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超声是一种专门检查女性盆底器官的超声技术。它利用先进的三维、四维成像技术,帮助医生了解盆底器官的结构和位置。这种检查方法简单、安全,没有辐射,可以在女性出现症状之前发现盆底器官的问题,从而提前进行治疗。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且多元,主要分为盆底支持结构退行性变(如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和盆底支持结构机械性损伤(如超重、妊娠、分娩、慢性便秘、盆腔手术史等)。盆底超声可以清楚直观的显示盆腔各脏器的结构和位置,便于超声医师对盆底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此外,盆底超声可以观察盆底肌的形态及收缩情况,有利于发现更为隐匿的盆底疾病,从而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1.产后42天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期诊断 2.尿失禁、排尿异常 3.大便失禁、慢性便秘 4.盆腔器官脱垂(如膀胱、子宫、直肠) 5.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前后的评估(包括康复治疗、手术治疗)
1.避开月经期 2.检查当天排空大便 3.适度充盈膀胱(检查前10分钟排空小便)
盆底超声是女性健康的“隐形卫士”,它帮助女性及时了解盆底健康状况,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预防和治疗。让我们从关爱自身做起,重视盆底健康,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副主任医师,心血管超声亚专业组组长,在上海、广州多次进修深造,擅长心血管、盆底、腹部、浅表等方面的超声诊断 主治医师,擅长盆底、胃肠超声造影、妇产、心血管、小儿髋关节等方面的超声诊断 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擅长盆底、心血管、腹部等方面的超声诊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