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老旧小区改造要兼顾历史保护与民生改善。”城北街道大浦社区深刻践行这一理念。以北山寺街历史文化街区为试点,创新推出“网格+乡愁”治理模式,实现历史文脉赓续与街区品质提升的双赢。 上午,网格员们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巡查、走访工作。他们沿街记录着历史建筑和老手艺人的情况,听居民们口述有关街区的老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这支由社区专职网格员组成的“历史档案收集队”发起了“老街记忆”项目,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赞同,他们踊跃报名,纷纷向网格员们送来了老照片、老物件,有的还录制视频口述历史,建立起了完整的街区记忆库,目前这个项目已收集各类历史资料100余件。 新华巷、北山寺街是城北街道首批试点历史文化街区。近期,网格员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文化街区升级改造项目,针对不同居民提出的不同意见,将情况反馈给街道经发办和施工单位,让施工单位制定“一户一方案”,既能最大程度满足群众的需求,改善人居环境,又能将历史建筑活化传承。 从施工队进驻北山寺街历史文化街区那一刻,网格员通过日常走访,重点巡查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保障群众通行的落实情况。在街区的“记忆修复”工程中,网格员在安全保障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网格员匡亚萍在巡查时发现新华巷一处井盖由于道路施工造成严重破损,存在安全隐患。她立刻联系施工队,对破损井盖进行更换,同时督促施工方对辖区其他井盖开展全面排查,确保居民出行安全。此次快速处置展现了网格化管理的高效性,得到周边居民一致好评。 北山寺街区的蜕变,是“网格+乡愁”模式的成功注脚。正如大浦社区党委书记张雅琴所言:“我们不仅是在修复建筑,更是在延续城市的灵魂。”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北样本”,更是对历史文脉的温情守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