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住市区的李大妈因长期忧思参军的儿子,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日前,突然感觉胸闷喘不上气、心口剧痛,送医后被诊断为“心碎综合征”。
积郁成疾,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长期心情低落或抑郁,真的会让人生病,而且可能会得心病。近日,年过五旬的李女士就因为“心病”被家人送进了泰州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
原来,李女士早年丧偶,独自一人将独子拉扯长大,平时对儿子十分疼爱。但现在儿子要去参军,报效祖国。得知这个消息后,李女士天天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一直担心从未离开自己身边的儿子在部队不会照顾自己,操心儿子会不会吃苦……
“整个人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已经有一周了,忧思很重,不听劝。”李女士的家人告诉记者,直到近日,李女士突然喊胸闷、胸痛得厉害,全身大汗,家人不放心,赶紧将其送到医院就诊。
到了医院急诊,心电图显示“ST段广泛抬高”,结合患者胸痛及心电图典型表现,接诊医生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立即与患者家属沟通,开通绿色通道,紧急为李女士做了冠脉造影。
然而,冠脉造影检查中,医生却发现李女士的血管完全正常,与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结果完全不符。正当检查医生百思不得其解时,市人医心内科副主任王如珠凭经验说了一句“再做个左心室造影和心脏B超看看”。
最终,射血分数下降、静息状态下心脏的部分肌肉运动明显减弱,表明李女士心脏左室收缩功能轻度减退、左室节段运动异常。
王如珠解释:“这个检查结果,再结合症状、心电图、造影,可以判定患者得了心碎综合征。”
“心碎综合征其实并不是真的心碎了,只是那种痛起来的感觉,就像心真的碎了一样。”王如珠表示,为何取名叫心碎,是因为这种病绝大多数的诱因都是患者在发病前有精神应急因素,例如丧偶、亲友病逝、悲伤、恐惧,这些叫“负性”情绪因素。
王如珠解释:人在遇到重大的情感打击时,交感神经就会大量分泌儿茶酚胺类递质,导致心肌强烈收缩,心脏电活动异常,出现心尖球形改变,这时心脏的跳动能力突然减弱,造成剧烈胸痛或呼吸困难等类似心脏病发的症状。
据了解,“心碎综合征”,是上世纪90年代由日本学者发现,是一种应激性的急性心衰综合征,临床表现类似于心梗,但没有血管堵塞的病理表现。
“心碎综合征”一般通过心脏超声或者心室造影来确诊,从影像学来看,患者的心脏整个形态不是正常的,而是呈扩张的球形,类似于“章鱼壶”的形状。
图片来自网络
“这种病性格很孤僻,专门对女性下手,特别是绝经期女性。”王如珠说,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患者中90%是女性,在年龄段上,80%的患者在50岁以上。并且,发病前,绝大多数人都受到负性情绪影响,也就是情绪激动、过度伤心。
那伤心真的会让心脏受损吗?
王如珠告诉记者:“‘心碎综合征’在临床上被称为应激性心肌病,其危险性在于发病后的几个小时或几天,如果没得到及时救治,会因心功能短期急剧下降而导致心源性猝死。”
王如珠称:该疾病有“一过性”,演变为慢性心力衰竭的很少,如果通过自身调节或者及时治疗,心脏得到了恢复渡过难关,预后是很良好的,心脏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不会有严重后遗症。
由于“心碎综合征”的治疗和其他心脏疾病很不同,所以早期的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很重要。王如珠认为,要找到真正发病机制,避免“心碎综合征”被误诊为心肌梗死或者其他心脏疾病而导致延误治疗。
“其他心脏疾病的治疗一般是对抗病因,比如抗凝血、抗血小板,而‘心碎综合征’的治疗是要降低心脏负荷,必要通过辅助手段让心脏得到休息,以恢复心脏功能。”王如珠提醒,就医时,患者或家属要如实介绍发病前发生的情况,比如患者有没有受到较大的情绪刺激等,这样利于及时确诊。”
王如珠建议,上了年纪的女性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悦,切忌大喜大悲,而情绪激动或者极度伤心后,出现胸闷胸痛气促且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的,就要引起警惕及时就医。
1、自我情绪管理
直视问题,积极主动寻找负性情绪发生背后的真正原因,学习如何避免再次发生,而不是给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合适的说得通的理由,从而被这种“合理化”阻碍及时处理负性情绪的时机。
2、找人倾诉
找一个能客观看待问题的朋友来倾诉,同时避免无休止的诉说,不要让自己停留在负面情绪里的时间过长。如果十分痛苦,最好要哭出来。这样体内因痛苦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可能会得到有效释放。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泰州市人民医院」,搜索「tzhospital」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