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少老师在学校教育与家庭结合问题上,比较热衷于“带家长”,仿佛这是发动家庭配合学校把学生教育好的特效手段。其实不然。
学生工作需要的是心灵碰撞,“带家长”这样的做法,细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在无意间上演了对学生与家长的两重不尊重,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心与心的交融升华。
2017届徐老师带的班上有一位叫毕胜(化名)的同学,对他的教育过程,根本改变了徐老师对带家长这一教育手段的看法。
毕胜是当时徐老师所带班级入学中考成绩较好的学生之一,可自打进入高中后,他的成绩就没见好过,以致让人难以相信他是一个中考成绩优秀的学生。徐老师很是纳闷,便开始找毕胜谈话,以了解情况,寻求突破。可多次交流下来,效果并不好,倒是发现这孩子身上有不少缺点,诸如不把事情当回事、自以为是、应承快落实差等等。谈话显然见效不大,于是徐老师便使起了班主任的惯用招数——带学长。
一个电话,家长来了,是个本本色色的农村妇女,没有多话说,只是谈些孩子初中时很是优秀之类的话。毕胜在一边面无表情,似乎将母亲肯定他的话与徐老师适时插入的鼓励打气的话尽收耳中。满以为通过这次带家长可以让毕胜醒悟过来,从而沉下心,专注于学习,把成绩赶上来。可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此后毕胜竟像换了个人似的,整天心不在焉,课上要么一手撑着下巴,似听非听,要么弓身趴在桌上,欲睡不睡。徐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只得再找他谈话,可任由千询百问,就是不开口。怎么办?还是带家长!
连续带了几次,家长疲了,徐老师也有些泄气了,可毕胜的学习状态却一点起色也没有。最后徐老师决定到毕胜家走一趟,以深入地摸一摸情况。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徐老师骑了自行车直奔毕胜家的村子而去。经人指点,找到了位于村子西头的毕胜的家。原来毕胜的父亲腿有残疾,家中几乎全靠母亲支撑,生活之艰难可见一斑。毕胜本打算放弃学业,早点出来打工养家,可父亲硬是没有同意。望着贴满墙面的奖状,徐老师一下子读懂了这个家庭的心思,也明白了“带家长”对于这样的一个家庭、对于毕胜这孩子意味着什么。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诚心交流,徐老师了解到了这个弱势家庭在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自悲苦涩与坚守期待,同时徐老师也跟他们讲了自己同样出身农村的生活经历,讲了自己当年家中兄弟姐妹多以至姐姐妹妹都未能入学、哥哥成绩优秀却不得不读完小学就辍学下地劳动帮助家庭分担的种种艰难情形,讲了自己肩负着全家读书跳农门的唯一希望而埋头勤奋刻苦学习的经历体验。
临走时徐老师感受到了这个寒困的家庭中洋溢起的因亲近和融、感激坚毅而生发出来的温馨友善,徐老师握了握毕胜的手说:“老师懂你,更相信你!”他的眼中有泪光闪烁。打那以后,毕胜的学习便步入了正轨,最终考入西北工业大学,完成了一个家庭的心愿。
教育是树人的工作,而树人的出发点在于教育者眼中必须有人。“让寒门学子有出路,让贫困家庭有希望。”对毕胜同学的教育引导,无声地说明,只有放下身段,走近教育对象,尊重他们,平等平易地护爱他们,才能走进他们心里。
因德育工作成绩显著,徐老师获得过兴化市优秀班主任、兴化市高三学生工作先进个人、泰州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徐老师在学生作文竞赛工作上发挥核心指导作用,全面培训参赛学生,保证了省兴中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成绩始终居于前列。近年来着力打造学校作文竞赛苗子,不仅在“苏教国际”和“中学生与社会”两大省内作文赛事中为学校赢得荣誉,而且在创新作文大赛、语文报杯作文大赛等赛事中为学校带来辉煌,造就了陈蓉蓉、陈留佳、陆云婧等一批国家特等奖、一等奖选手。
多年来,徐老师在学校“青蓝”工作中发挥了名师应有的作用。做青年教师榜样,身教言教不殆,精心为他们设计合理合适的学习成长计划,促进他们努力奋进。赵前、熊辉、戎文健、赵越、徐玉荃、王芳、张日辉、周如华、王德镇等一批青年教师发展迅速,其中赵前、熊辉、戎文健、徐玉荃等晋升高级职称,在各级教学或基本功比赛中获奖;赵越、王芳等在泰州市级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年青的王德镇老师已成长为语文学科年级教研组长,在学科教学工作上成为绝对的骨干。主持兴化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期间,三位老师成长为泰州市教学能手,三位老师被评为高级教师,所有成员都在多样的教学研讨与送教活动中得到全面提高。
在2020年战疫期间,徐老师服从学校安排,积极投身各项工作,主动承担线上教学工作,担负起高三年级线上作文教学任务,同时参加了“兴化市教育局延期开学期间电视课程”的网上授课工作,主持了徐老师校“战疫•徐老师在”学生抗疫征文活动,受到社会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