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的毛细血管里,活跃着一群身兼数职的“隐形守护者”。他们的工作证背后,蕴藏着多种未被明确界定的温馨角色——既是独居老人全天候的“安心港湾”,又是邻里间纠纷的“调解高手”,更是数字时代科技与人文情怀交融的“纽带”。 网格工具箱里的螺丝刀与各类工具钳,见证着这群“社区工匠”的维修日常。面对独居老人家的电视黑屏,他们既能精准找到问题所在,又能视频连线专家调整Wi-Fi信号。张阿姨感慨道:“小石比亲儿子还及时,一眨眼工夫,就把我家客厅那盏‘调皮’的电灯给治好了。” 通过在独居老人床头张贴紧急呼叫号码,网格员能第一时间响应老人需求,甚至比子女更早发现冰箱内过期食品等生活隐患,有效保障老人饮食安全。张奶奶的“擦不到高窗”“地砖打滑”等烦恼,网格员将其列入重点服务事项清单,逐项跟进解决,切实消除居家安全隐患。日常上门打扫卫生过程中,网格员主动与老人拉家常,在交流中及时掌握老人的生活状况和实际需求。网格员们用超越职责范畴的 “贴心儿女” 式服务,将政策文件中的 “民生关怀” 转化为温暖人心的实际行动。 邻里间的方言调解术、垃圾分类亭前的现场教学、温情方式安抚哭闹儿童……社区组建的“老娘舅调解队”将 “纠纷劝调” 转化为 “情感共振”,有效化解社区矛盾。截至目前,“老娘舅调解队”已成功调解 23 起矛盾纠纷。正如社区石大爷所说:“网格员就像社区钢琴的调律师,总能弹出和谐音。” 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当下,超市收银台前的扫码支付场景,成为老年人融入数字时代的现实挑战。面对李大爷等老年群体手持纸币、面对二维码支付手足无措的困境,工作人员小刘创新教学方式,从基础的 “打开微信” 操作指导,细化到提醒老人 “先戴老花镜” 等贴心细节,以更人性化的服务帮助老年人适应数字支付。社区专门打造 “老年数字学院”,通过定制化课程与一对一教学,帮助老年人掌握智能设备使用技能。 小网格,大担当。这张“网”,兜住了居民生活的琐碎;这个“格”,承载着群众的期盼。下一步,韵梅社区将继续聚焦群众需求,拓展服务领域,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