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手术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冷”。这种冷,既有心理层面上的“恐惧气如缕”、“我吟寒更切”,当然也有生理层面上的“雨落群芳去,风来透骨寒”。那么今天我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为什么手术室里总是“冷飕飕”的呢?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位即将手术的患者,从外科病房到手术室,从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的空间,他害不害怕?紧不紧张?泰州人最常说一句话:“豁嘎,豁得抖抖的!”焦虑、紧张逐渐变为不由自主的肌战栗,再加上手术间内明暗利落的布局、此起彼伏的机器声,可不得“豁得抖抖的”吗?
有研究表明,手术作为应激反应源,会导致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增加,而不良情绪则会引起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兴奋性增加,促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并促使糖皮质激素合成及分泌,应激反应会加强,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加快机体热量的散失,引起机体的低体温。
说白了,人一紧张就会应激,应激激素分泌多了就会导致体温下降,人就会感觉到寒冷。而众所周知,音乐是一种几乎适用于所有人的放松方式,通过舒缓或熟悉的音乐来放松肌肉、刺激下丘脑,降低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敏感性,减少应激激素的分泌,从而改善机体的应激反应。
当然除了心理层面引起的寒冷感,生理层面上的冷也是不可忽视的。
进过手术室的人都知道,不管外面是烈日炎炎,还是大雪纷飞,手术室永远四季如春。无论是春夏秋冬、晴雨霜雪,手术室只会有一个温度:22-24℃。当然,这个温度属于人体舒适温度,一般来说都不会感到寒冷。但考虑到手术切口消毒和手术体位摆放的过程中,患者会通过蒸发、辐射等方式散失机体热量,所以我们的巡回护士都会在手术开始前将手术间温度调至25℃,提高环境温度来降低患者“冷”的感受。
另外一方面,手术室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配置就是对感染的控制。这里我们也就需要普及一个叫做“层流”的概念。所谓层流手术室,就是指采用空气洁净技术对微生物污染采取程度不同的控制,以达到控制空间环境中空气洁净度适于各类手术的要求。简单来说,其实就是通过持续、不断地向手术台输出洁净空气,以达到微生物控制的一种方法。
根据建设部《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层流手术空气洁净度可分为5级、6级、7级、8级和8.5级5个级别,级数越小,层流区域洁净度越高。而不论是哪一种级别的层流手术间,持续的洁净空气“推”向手术台,都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洁净空气从空中“推”向手术台,产生“对流”散热效应,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当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感觉到“冷风嗖嗖”——真是“无法拒绝”的“呵护”啊!
面对这样两难的境地,手术室的护士们均练得一手好本领:1.苦练体位摆放技术快又稳,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体表暴露时间;2.预留消毒范围多覆盖,减少空气和机体的对流散热影响;3.保温增温手段齐上阵,手术专用保温毯派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