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40|回复: 0

泰州,一座以水为灵魂又一直与水一路同行的城市

[复制链接]

3046

主题

3047

帖子

3702

积分

发表于 江苏泰州

Rank: 8Rank: 8

积分
3702


泰州市文旅集团唯一指定官方公众平台

105234rg3sw9gk6hp6nmph.jpg

泰州是一座与黄海、淮河、长江

三水相生相伴的城市

水是泰州的灵魂

泰州的成陆、发展

一直与水一路同行

105234tbzohmhykxhzukbx.jpg



01

与水相伴

105234bwgw9wqwqungvebl.jpg

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吴王夫差在邗邑筑城,开凿邗沟,引长江向北接上淮河,江淮之间水路遂通。西汉初年吴王刘濞从邗沟开挖支河,由茱萸湾向东经泰州达如皋,延袤400余里,名曰运盐河。运盐河从西向东至泰州后继续东流,在解决了海边盐场盐运通道的同时,也将淮水带到了泰州,沿河两岸特别是河的南岸得到淮水浇灌,成为肥沃农田,从海水里成长起来的海陵,又得到了淮水滋润,为最初县城建立创造了条件,催生出海陵县的诞生。

105234cmyt92o724ztscvt.jpg

泰州成陆以来的数千年间,我国的第一条大河——长江,从州城南边的口岸擦肩而过,奔腾不息流向大海。元朝末年,朱元璋大将徐达从口岸开南官河通到泰州。姗姗来迟的长江水,终于流到了泰州城南,在今滕坝附近与运盐河相接。长江水眷顾泰州,江淮二水在泰州融为一体,更加丰富了泰州过境的水资源。泰州城南的江水与淮水水位较高,泰州城北地势较低,水位较低,在城南与城北的高低水位之间,形成1米左右的水头差。明洪武年间,在城北东西两边的草河与稻河头分别筑起了一座土坝,将高低水位隔开,形成了上河与下河两支水系。上河通江、达海、接淮,水资源丰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下河通往里下河地区,河网密布,是著名水乡。泰州成了上河与下河的分界线,里下河通江接海的门户,被前人称赞为“天建地设”。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采取了用粮食换盐票的措施,让商人将粮食运到边防部队,取得盐票到盐场支盐,大大地剌激了盐的生产与运输。永乐二年(1404),泰州通往东台连接盐场的泰东河开挖而成,给淮盐运输增加了一条水上便捷通道。泰东河的开通,使得城市的经济与商业中心向着城北转移,成为又一大动力,助推着泰州的迅猛发展。






02

开河理水

105235b6vk9hhmwkm172le.jpg

泰州位于长江冲击平原与里下河沉积平原之间,在两大平原发育的过程中,先是水网纵横的沼泽,没有成片陆地,也没有规则的河流,近似于现在的溱湖湿地。岁月蹉跎,人类繁衍,陆地逐渐增大,河流慢慢形成。在对河流治理与对水的利用上,泰州特别值得称道。

历史文献记载,在泰州城南从西向东穿城而过的运盐河,是2000多年前开挖;由口岸到泰州的南官河,是元末开辟的一条水上通道;从泰州达东台的泰东河,是明永乐初年开挖。这3条河由西向东,从南往北的骨干河流,都是人工挖的。

泰州城外的护城河,是抗击金兵的产物。面对强悍的北方骑兵,一代又一代南宋军民,筑城挖濠,保卫家园。南宋,一位政绩卓著的州官,在泰州城里围绕着城,又开挖东西2条市河,让城里的水活了起来。泰州城内外的主要河流也全是人工挖成的。

105236ksbynfdnwddydzfb.jpg

除了运盐河、南官河、泰东河、护城河有明确记载是人工河以外,泰州的其它河流,差不多也全都是经人工治理过的。泰州城北老东河、老西河(又名卤汀河)、中间河(又名稻河)、草河、智堡河,是由泰州城通向里下河的重要河流,都呈南北向,比较规整。这些河地方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何时形成,更未有说明是自然河还是人工河。根据自然形成的河流较多曲折、人工河流多数比较规整的常识,基本认定这几条河也是人工开挖或整理的。

泰州北郊,河网密布,土地肥沃,随着生齿繁衍,逐渐得到开发,但地势低洼,常被水淹,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聪明的水乡儿女,在水特别多,地特别少的浅水地区,创造了一种理水造田的方法。他们在进入枯水季节的冬季,将低凹地区露出水面的泥土,挖上来堆积到较高的地方,人为建造成一个个水中小岛,当地人称为垛田。垛田置身水中,互不相连,非船不能行,只能隔岸相望,因而也有称之为隔岸田。现在还存有的少量垛田,大多种植油菜。每当清明前后,坐船进入垛田,观赏水中千岛式的垛田风光,蓝蓝的天,碧绿的水,金黄的油菜花,清新的空气,如诗如画。星罗棋布的垛田,是一代又一代水乡儿女治水理水的杰作。






03

敬水让水

105236ukqseccd8mczo8u8.jpg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也会威胁生命安全。在与水相邻的实践中,泰州人自古懂得对水要有所敬畏。西汉初年,海陵县诞生,始建县城。最早的海陵县城就建在地势较高的古扬泰岗地上,从汉代的出土文物分析,大约就在今海陵区附近。就城址与海的关系看,县城没有与水争地,不是建在近海的海边,而是尽量远离大海。

海陵建城,不仅远离大海,同时还注意到远离江水与淮水。当年吴王刘濞从广陵开运盐河(邗沟支道)通海陵,引来淮水。运盐河在长江北岸,大致与长江平行。海陵建城时,没有选择在运盐河南面的长江与运盐河之间,更没有建在运盐河的两岸,而是在运盐河的北侧,并与运盐河有着数百米远的距离。从古县城与黄海、长江及运盐河淮水的关系看,远离了黄海、长江,同时和淮水也保持着一些距离。

我国古人总结选址筑城的原则是:“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早期的海陵城,遵循了这一原则,虽靠近江、淮、海,但又保持一定距离,既能充分利用水资源,满足城市生活和经济发展需要,又防止水位上涨给城市带来的危害。

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泰州地区的古人类,从东向西逐渐西退。选择城址时,特别注意到城市和水之间的关系,更多的体现出适应自然,对水的敬重与谦让。2000多年后的今天,泰州人夸耀自已的城市,泰州,泰州,太平之州。总结其历史经验,与城市最初的科学选址,尤其是对水的敬重不无关系。

105236y9s74hchnjm2jhvp.jpg

泰州东边的黄海,由于海水含盐量较高,自古就是淮南海盐生产的基地。但黄海在煮盐为泰州带来无穷福利的同时,也常常会给人们带来灾祸。为保护海边农业和盐业发展,由唐代的淮南西道黜陟使李承指令地方官员,修筑了一条从阜宁至大丰全长140余里的拦海大堤,将汹涌的海水挡在了堤外。大堤到北宋时多处溃缺,破败不堪。在范仲淹来泰州西溪任盐官时,以民之疾苦为重,呈折给江淮制置发运副使张纶,请求修筑捍海堰工程,后经宋仁宗批准,委任他为兴化县令,主持筑堰。范仲淹征集通州、泰州、楚州、海州4万多民夫,实行“移堤势而西,稍避其冲”的策略,从唐常丰堰向西退让一些距离,让地于水,筑成绵亘数百里的大海堤。此后,再无海潮倒灌之灾,农事、盐课两得其利。人们为纪念范公,称此堤为范公堤。

泰州城里,除了东西市河、玉带河、中市河外,还有太子港、小西湖、芦洲、沼沼汪、夏家汪、游府汪、长汪、王家汪、陈家汪等水域。这些零星的小河小沟,前人没有随意填埋,尽量给予保护,就是这些小沟小河与城里的东西市河、中市河、玉带河一起,为城里人生活用水提供方便,更为多雨、暴雨时节防洪排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04

治水新功

105236phml89dx4x9wtxpk.jpg

新中国建立不久,为了彻底根治水害,造福人民,从1951年冬到1952年春,130万水利大军,开挖了一条168公里的苏北灌溉总渠,为淮河打通了一条入海道,减少了里下河的水患。泰州所属区域内的民工,参加了当年治淮工程。

1953年,在泰州城西北都天行宫旁,兴建泰州船闸,结束了自明初以来上下河相隔560多年的历史,里下河的船只通过泰州船闸可以通江达海,苏南的货物也可从泰州船闸直接运往里下河。苏北阜宁、盐城、兴化、大丰、东台、溱潼等地区的客轮,相继通过泰州船闸,经高港往来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泰州作为里下河门户的地位更加突出。1966年泰州船闸又经扩建,原闸北段闸室加长100米,过闸通航能力显著增加,经济效益随之大大提高。

105236ecozq2s9ooh6zoh1.jpg

1957年,泰州到龙窝的南官河航道进行整治,全长20.52公里,挖土方136万立方米。1964年南官河从周山河到寺巷口再次整治,全长12公里,2.2万人参加,挖土10万立方米。1959年周山河工程开工,西起南官河,东至西姜黄河,全长26.5公里,用工8万,挖土922.5万立方米,受益农田40万亩。1960年通扬运河疏浚,历时42天,完成土方126万立方米。

1957~1960年,西城河大浦头建涵闸,通往稻河头的臭沟头;东城河觉正寺与原食品厂附近,分别建涵闸通智堡河与草河。3处从城河通往下河的涵闸,使数百年相隔的上下河水得以贯通,稻河、草河及智堡河水质得到很大改善,沿河群众从此用上了由城河流来的上河水。

1958年,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通扬运河,因河面较窄,船舶运输困难,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进行拓宽,通扬运河浚通被提上议事日程。但沿河有宜陵、泰州、姜堰、海安、如皋诸城镇,拆迁任务大,后以泰州赵公桥为河中心,另开一条新河,向东经姜堰至海安,向西经宜陵折向芒稻河。新河线地势低、村庄少、拆迁费用低,全长69公里。为区别新旧两河,新河名新通扬运河,旧河称老通扬运河。1968年,新通扬运河泰州境内西至界沟,东至泰东河口全长11公里河段,又拓宽加深。

位于泰州市与扬州市交界处引江河,是一项特别重大的水利工程,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水利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取水口。该工程南起长江,北接新通扬运河,全长24公里,河底高程负5~5.5米,河底宽80米,过水能力每秒600立方米,沿线兴建10座跨河桥梁,总投资近12亿元,1999年9月竣工。泰州引江河的建成,拉近了泰州与长江的距离,形成江城一体的城市新格局,增加了南水北调的供水能力,提高了里下河地区和通南地区的灌排标准,促进了苏北地区航运发展,为改善水质、沿海冲淤保港、实施滩涂开发提供了充足水源,是一项以引水为主,灌溉、排涝、航运、生态、旅游综合水利工程,被誉为中国的“莱茵河”、泰州的母亲河。

105237xf98hf6fhhhjbnoz.jpg

泰州城东南原沿河乡,有一条北起老通扬运河,南接翻身河用于农田灌溉的引水河。地级泰州市成立后,城市迅速扩大,原河两边的农田成了新区里的住宅区。市水利部门为优化城市水环境,对此河进行拓宽、浚深、南进、北延的改造,在原有2710米的基础上新开2350米,并穿过老通扬运河向北连接上护城河的东南月河,除引、排、航功能外,还增加了文化旅游功能,成为东城河景区南延的水上旅游新干线。新河设计采用了大直小弯、大河小湖、大绿小岛、大水小山、大土方小建筑,大文化小景区的理念,以凤凰命名,沿河设置了以凤凰为主题“百凤晴云”“天凤回眸”“凤冠溢彩”“鸾凤呈祥”“有凤来仪”“凌云观凤”“凤祥泰州”以及“樱岛春晓”“碧血莲池”“银杏飘金”“治水情深”等景点,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地级泰州市组建后,市水利部门又在堵塞了几百年的鲍坝破坝建闸,使东城河二水厂的水得以从鲍坝流向下河,极大地改善了水质。为从根本上解决泰州500万人民的吃水安全,市政府从高港永安洲前的长江里,引江水进入泰州,使泰州人直接喝上真正的长江水。

新世纪以来,泰州市为开发护城河,发展旅游,城河两岸新建了望海楼、文会堂、清风阁、桃花园等景点,修建了古城墙,保护了宋代砖砌的地下工程,复建了孔尚任寓居泰州的古迹——陈庵,又新辟了三水湾景区,使城河成为国家4A级景区。



end •

编辑 | 开慧


来源:《江苏地方志》。如遇到1、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2、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3、微信内容发现错误等情况,请第一时间私信“泰慢之旅”或联系小编电话:0523-86193498,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泰慢之旅」,搜索「TZWLJT」即可关注,[阅读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