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江苏省水利厅公示了
江苏省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
泰州至今有2100多年的建置史。南宋时期,泰州军民挖宽城河、重修城墙,奠定了“水城一体、街河并行、主干道十字相交”的古城格局,并保持至今。随着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截止到上世纪末,千年古城墙仅剩望海楼下一小段残垣。2006年,在这段州城遗址旁重修望海楼时,挖出一段长约30米的宋城排水涵。
2009年,泰州南门水关在铁塔广场修建人防工程时被发现。遗迹周围还出土了一批宋以来的陶瓷瓶、铭文砖、古钱币、擂石等。一段段城墙遗迹,拼接出浩瀚悠远的泰州历史,一块块墙砖铭痕记录着顽强斗争的先辈故事。
市文旅集团辖区内,凤城河全线、城墙遗址、古涵洞、南水门遗址等均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城排水涵是为了保护城墙而建的地下排水系统,是泰州发现的建筑年代最早、保存最好的地下古建筑。排水设施的好坏也是衡量城市建设水平的标准之一,在望海楼景区,你可以看到一段宋代城墙的排水设施,见证了泰州城市建设曾经的辉煌。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涵洞口是初步发掘出来的,还有30米的距离使用相应保护措施保护起来。涵洞一直延伸通到凤城河,直径比现在的城市下水道要大。
泰州现存南水关遗址始建于宋代。南水关,是泰州南城墙迎恩门下的一座通水的建筑,将城内外水系连通起来,贯通畅达,便于纳税、防敌、防盗等管理。水关上闸门的设置,更起到抵御外敌入侵的军事作用,同时还要起到泰州城内水系的旱涝调节作用,可以说南水关遗址见证了泰州商业的兴衰。
该遗迹被发掘后,文物保护部门采用在本体上打孔并化学注浆的方法对南水关进行了加固保护;在主体上用钢化玻璃罩保护,设计辅助的坡道到水关的底部平面上;同时,在南边做了一个模拟水门,与原来的水道相通,使水关通航的实感更加具体。
如今的南水门遗址,残存拱券、两层石壁、闸门石槽、基础石板、南北摆手,依然清楚,足显沧桑本色,是国内现存的几个早期水关遗址中保存最完整的。
近年来,随着宋代涵洞、南水关、南城墙老照片的陆续发现,泰州古城墙的身影逐渐在人们记忆中清晰起来。望海楼内,这一段段的城墙遗迹,正在拼接出浩瀚悠远的泰州城历史,那城墙上每一块墙砖、每一处箭痕都真实记录着泰州先辈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