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他远离家乡,与妻子一道从福建来到苏中泰州,成为泰州市人民医院眼科医生。
十年来,他融入科室这个大家庭,紧紧依靠团队的力量,见证了科室建设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他找准定位,默默无闻当好主任的助手和配角,在眼科医生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为患者服务,给更多的眼疾患者送去光明。
今天的博士访谈,我们走近泰州市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杨水平博士。
杨水平,1974年3月出生于福建泰宁。打小便学习成绩出色,1992年他以高分考取福建医学院,从事临床专业学习。
五年的大学生活如白驹过隙匆匆而过。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泰宁县医院做了临床医生,经过三年的轮转最后定岗为眼科。就这样,他做了4年眼科住院医师。
四年的从医经历,他觉得所学知识的肤浅和不足,于是工作之余复习考研。2002年9月,他重新跨进了大学校门,成为福建中医学院白内障基础和临床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2005年杨水平被分配到福建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当了主治医师。然而,夫妻两地分居的现实之痛,再次让他燃起考博的决心,2006年,他成为暨南大学眼科学博士。
2009年他结束了三年的读博生涯,又一次面临着就业的抉择。泰州市人民医院选贤任能的优惠政策吸引了他。他考虑再三,决定与妻子一道到泰州工作,从此结束了夫妻天各一方的分离之苦。此刻,杨水平夫妇才体会到安居乐业的重要。
刚到眼科时,虽说设备简陋、技术单一,但有一个团结奉献的团队,有一个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曹国平主任,杨水平为自己选择到泰州工作而庆幸。
十年来,他在曹主任的带领下和科室同仁的支持下,与科室同命运共成长。他立足平凡,用所学知识为泰州地区的眼疾患者服务,让他们重见光明。
刚来泰州后,他接诊一位顽固性结膜溃疡的初中学生。
当时这名学生到泰州多家医院就诊及用药,溃疡就是未见愈合。后来到泰州市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杨博士通过从溃疡处取材,进行病原学检查,未见异常。眼见溃疡面扩大及加深,望着患者失望表情,他联系上海医院的师兄,一来想探究溃疡具体原因,二来想了解能否借此写一篇病例报告。于是亲自带着患者到上海专科医院就诊,取材培养提示真菌;第二天马不停蹄再次带患者到南京皮防所,取材亦提示为真菌感染,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后溃疡愈合。
患者痊愈并不是万事大吉,为弄清发病原因,他随后又联系全国知名眼表专家北京同仁医院孙旭光教授,确诊该病例真菌甚少在结膜致病,导致溃疡罕见。
通过这件事,杨水平养成了不耻下问的从医习惯。
近年来,他结合工作实践,发表了《职业性角膜灼烧临床研究》和《人羊膜上皮细胞分化为结膜上皮细胞实验研究》等较高质量的论文,相继在国家级和海外杂志刊用。
杨水平为人谦逊平和,对病患有一颗火热的心。
家住高港的徐大爷因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双眼反复眼底出血。先后多次来眼科门诊,均建议手术。然而患者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拒绝手术。
一天徐大爷突然双眼视力急剧下降,一眼仅剩光感,另一眼眼前手动才能看到。家人来电话,要求手术,挽救视力。经过七拼八凑勉强才凑足5000元,办理入院。而一个正常玻璃体切割手术费用需要2万元,5000元无异于杯水车薪,相差甚远,不手术吧,等待他的将是失明。
杨博士将此情况向主任报告后联系慈善医院,争取慈善补助,同时联系社会媒体,呼吁捐助。经过多方努力,手术得以进行。
杨水平知道,这类6期糖网手术难度大,就只有这么多钱,绝不允许出现并发症。
术中乳化晶体,清除玻璃体积血,小心翼翼剥离广泛粘连的增殖膜,避免术中出血及医源性网膜裂孔,最后全视网膜光凝和植入人工晶体,术中尽可能少用辅助耗材,减少耗材费用,手术顺利。
术后一月,徐大爷复诊视力0.15,重见光明。他逢人便说:是医院、社会等多方相助,赋予自己重见光明的机会,也避免了因病致盲,感谢泰州市人民医院的光明使者!
甘于平凡,默默奉献。这就是杨水平,一位眼科博士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