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氤氲书香,让书香荡漾城市。自2019年海陵区教育局启动中小学“凤城•悦读”活动以来,阅读已成为该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师生文化品位的重要抓手。2020年,为进一步推动“凤城•悦读”工作全面提档升级,吸引更多的教师、学生、家长成为“悦读者”,同享悦读、共沐书香,我们特开设“凤城••悦读”专栏。专栏首期,将陆续推出疫情期间,教师参加“‘凤城悦读’疫期云阅读”活动的读后感悟。
高山无言,却雄壮巍峨 大海无言,却浩瀚无垠 天空无语,却容纳万象 大地无语,却万物峥嵘 鲜花无语,却散尽芬芳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美无言
可能是出于女性对美的一种天然追求,第一眼便被《谈美书简》中的“美”所吸引。印象中,“美”便是如字义所描述的那样——与“丑”相对,令人满意、好、得意等正面、积极向善的词汇。既是如此,所谓的谈“美”又能谈出个什么道道?似察出我的疑惑,仿佛有个声音在对我说:“你品,你品,你细细品啊”!于是我翻开书页开始在“美”的世界里领略不一样的风景。正因为学习,也让“美”这个字的形象及自身的定义逐渐清晰化、明了化。
“美”,不仅仅只是艺术家眼中的“赏心悦目”。我们以前所理解的美其实就是一种直觉、形象的美,这类所谓“美”的事物主要是在呈现形象直觉时的特质。判定“美”与否的标准并不唯一,且途径多样。一棵森林中的红杉树,木材商眼中的美就是以它的实用性为判断依据,怎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它打造成价值高些的家具,以获得更多的金钱;但它在植物学家眼中的“美”却是以它的自身价值为判断依据,这棵树多大年龄?属于植物分枝里的哪一个种类?除却以上,红杉树在画家眼中的美又不相同,饱经沧桑的树干,苍翠劲拔的身姿这些在画家的眼中才是“美”。
美不仅体现在实物上,还体现在一个人的心境上,名画在爱好者眼里乃是求而不得的美,但在“寒不可为衣,饥不可为食”的人眼中根本无所价值;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山区茅草屋的生活,贫寒、艰苦,但在长大后,儿时的几座茅屋,几畦田,几排青山却在每每回忆时,不免有些留恋。
因此,真正的“美”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统一定律,同一视角,而应该从审视者的角度、职业、心境等多面出发,俗话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们既要用心去发现我们眼中的美,同时还要去多角度、多方位去捕捉其不一样的“美”。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每天从事着与“美”息息相关的事业,教书是美,育人是美。能与最天真、最美丽的个体朝夕相伴,在我看来是最美之事。因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既要有一双善于捕捉孩子们外在美的眼睛,还要有一颗能够感知孩子内在美的心灵,帮助他们书写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他们正如作者朱光潜先生说:“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海陵教育发布」,搜索「hljy-wx」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