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在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的第15版致癌物报告中,新增了8种致癌物,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幽门螺杆菌(Hp)。
根据《Hp感染率与不同环境因素相关性的调查研究》报道,幽门螺杆菌(Hp)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细菌感染,在全球自然细菌感染中超过50%。其中发展中国家感染率超过发达国家。
根据2001-2014全国幽门螺杆菌调查显示,我国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40%-90%之间,平均为59%,将近有8亿人感染,几乎每两个人就有一个感染。
那么,幽门螺杆菌到底是什么?为何那么多人会感染幽门杆菌,又该如何预防?今天,食安君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下: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微厌氧,寄生在胃内的细菌,黏附于胃粘膜及细胞间隙。
目前我国Hp感染率约59%。
Hp感染是目前最明确的胃癌发生危险因素。
1.主要症状是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
2.会引起慢性胃炎,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不适、隐痛,有时发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病程缓慢,但是容易反复发作。
3.可能引起胃黏膜损害,临床疾病的发生呈现多样性,患者多出现反酸、嗳气、饱胀感等。
1.口口途径
消化道传播,例如集体用餐,交叉感染。
幽门螺杆菌不会老老实实呆在胃部,会逆流而上,通过食管进入口腔,躲在牙菌斑中,通过唾沫,也就是口水,污染食物进行传播。
2.粪口途径
感染者便后不洗手,手部携带细菌,被感染者与感染者握手后,如果被感染者饭前不洗手,那么细菌就会通过手直接接触食物进入体内。
3.密切生活接触
共同生活可通过共同进餐、接吻、接触生活物品等方式传播,因此幽门螺杆菌具有家庭聚集性。
4.水源性传播
饮用了未经消毒的水。
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和“口-口”传播。
“粪-口”传播主要发生在饭前便后不洗手的人群中,“口-口”传播的载体则是中国式聚餐。
全国调查人群中,男性Hp阳性率高于女性,这与男性日常交际较多等因素相关。且Hp阳性率会随着年龄升高而增加。
划重点,10 岁以下儿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会达到 40%~60% 。
对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的孩子来说,虽然多数感染需要经过漫长时间再产生危害,但也有少数情况会给孩子带来消化性溃疡等麻烦。
这几年,低龄宝宝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狡猾的幽门螺旋杆菌有可能通过口口途径直接传播,而饭桌上的口水交换,就有可能导致孩子感染。
所以,坚持使用公勺公筷很重要!发达国家之所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除了严格筛查、及时治疗,还广泛实行分餐制。
但不少人认为,公筷公勺使用不当也容易混淆。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杜绝这种情况呢?
比如,公筷比私筷长一些
或是颜色不同
都是比较好的方法
除了使用公筷公勺
对于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
建议配备专用餐具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
给孩子喂饭时
不要用嘴去吹食物
以减少交叉感染
在外就餐时
需注意这几点
↓↓↓
1.就餐前,做好预约,错峰用餐,避免拥挤;
2.进入餐厅前,配合工作人员做好体温测量、登记,如有发热,则不要进入餐厅;
3.在餐厅期间,尽量减少接触公共设施,做好手卫生,饭前便后洗手,用餐过程中与他人保持距离,注意咳嗽礼仪;
4.如多人共同用餐,需使用公筷和公勺。
家人之间互相督促
养成分餐习惯
使用公筷公勺
隔绝病菌减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