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7769|回复: 0

曾经教科书里所丢失的东西,我们再也找不回来了!

[复制链接]

337

主题

337

帖子

1027

积分

发表于 江苏泰州

Rank: 6Rank: 6

积分
1027


最近,人教版教材插图的事闹的沸沸扬扬。舆论关注之集中,前所未有。网友们把出气的口集中发泄到出版方身上,家长们誓死要捍卫孩子们健康价值观,

这也是对尊严的一次彻底的不妥协,因为那些看上去“道貌岸然”的插图,颠覆了所有人对美的衡量标准,也是对曾经受过教育洗涤出来的家长们一次羞辱。


大唐问我,对这件事怎么看?

我说:这很严重。很滑稽,很可笑,很辣眼,很诡异,很奇怪,很不可思议,很让人匪夷所思......

大唐说,等等,说些人话。

我说:扭曲了灵魂,玷污了心灵,丑化了孩童天真的形象,让幼小的的心灵蒙上了污垢,颠覆了人对美好的正确取向......

大唐用纯正的唐家庄口音喊了一句美式英语,嘶套卜(stop)!


虽然,我和大唐两个人都是受过传统教育走过来的人,但同样也是对教育充满了殷切的期望的。因为我们知道,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人民有信仰,根基在于教育。


这也是我无怨无悔,一如既往地把公益的力量全部投入到困境家庭的未成年儿童教育的身上。因为,下一代的教育才是我们的希望。


在群里,我表达了我的想法。但让我失望的是,我们那代人觉得弥足珍贵的东西,却被现在的教育所淘汰了。


150456bodzzody7y53j07o.png


比如说,见义勇为的小赖宁,如今却如何也不能提,提不得的。自称教育的专家们认为,对孩子提倡“见义勇为”是不道德的。不鼓励未成年人这样做。

说的好有道理,很人性化,但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还有人提见义勇为吗?很多人都学会了明哲保身,很多人都学会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这些教科书上也没有教,成年人是如何学会的呢?


不鼓励,但不代表完全拒绝。小赖宁舍己救人的事,是英雄的事迹,凭什么为了不鼓励,就活生生地剥夺了他在教科书中的存在。

这也许是那些所谓搞教育的人想多了,才有了众多的所谓没有营养的“喜羊羊”的诞生


小时候,学到刘胡兰的视死如归,学到王二小的英勇无畏,哪一个故事不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激发出澎湃的力量?如今的教科书,却剥夺了这些伟大的存在,而出现了越来越诡异的画风和毛骨悚然的插图。


怕,就回避,然后找一个客观的理由,去掩耳盗铃。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二年级的时候,学到掩耳盗铃,笑书中人可笑,现在,那些主管教育的大佬们,不也是在做“掩耳盗铃”的事吗?


同样,与“掩耳盗铃”出自一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寓言,一个是刻舟求剑,另外一个是自相矛盾。都是我们小学学到的,作为主管教育的专家们也学到过,但他们却乐此不疲地做这些可笑的事。


小时候,孩子们个个都怕鲁迅,一是要背诵,二是要默写,三是考试必考。不是因为鲁迅那副自画像,让人感到害怕,而是鲁迅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150456u9zx4z7iew4zxw6o.jpeg


但,现在,你再也看不到鲁迅先生的那幅画像了,你再也看不到鲁迅那一语成谶的名句了,你再也读不到,那些脍炙人口、一针见血,震耳发聩的警世恒言了。


不知道又是什么样的理由,那些主管教育的人,要把鲁迅先生的文章给下架呢?难道是让我们的下一代都忘记了先生“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悲哀与叹息吗?还是他们以为只要捂住耳朵就听不到铃铛的声音,用手蒙着自己的眼睛就看不到客观的世界吗?


课文中丢失的灵魂,将来再也找不回来的。中学里“最后一课”,讲的是虽然国土的沦丧,但民族的文化不能丢失。最后的一课,是把文化和民族紧密地连在一起。


但我们却丢失的不是“最后的一课”,而是把课文中最代表华夏儿女气节的东西统统删除。


于是乎,茴香豆的几种写法,现在也没有几个人知道了。他们却津津乐道于阿贵画押的那个圆到底圆不圆,如果不圆,那就是不完美的,哪怕有一点点瑕疵就必须从课文中拿下。


课文中于是少了黄继光、罗盛教、刘胡兰、删掉了狼牙山的五壮士、删掉了朱德的扁担,也删掉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当00后10后都不知道,“他就是军需处长”这个令人叹息令人揪心的梗出自何处时?你不觉得泪目吗?你不觉得我们是在背叛吗?


少了这些爱国主义的教育,将来社会上又会出来几个诽谤英雄的社畜。不信,你等着看,这些人早晚一天,又会从网络空间里跳出来,一副“公知楷模”的模样,把虚无之火到处点燃。

泰州许晓峰

2022.5.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