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0日 海陵区召开 “中国式现代化海陵新实践”系列主题 新闻发布会第四场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场 近年来 海陵区委区政府 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群众生活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 协同管控增蓝天。坚持减污和降碳协同推进,稳步推进“去化”,累计关停化工企业40家。2022年,海陵区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较2020年下降13%。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截至2022年海陵区光伏电池产能达11GW,组件产能突破25GW。精准施策净碧水。开展国省考断面“溯源整治”“汛期保障”等专项行动,加密河道监测监控,推进入河排口排查整治,海陵区4个省考及以上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比例连续6年达100%。统筹推进护净土。聚焦高风险遗留地块,全区17个地块全部完成“两断三清”和残留污染物排查工作,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区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优化发展空间。科学划定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充分利用“天地双眼”系统严格监管,海陵区林木覆盖率达28.08%,自然湿地保护率提升至74.09%。恢复生态功能。推进中央环保督察重点信访件海陵区非规造修船厂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全部关停并拆除38家造修船企业,修复泰东河生态廊道600亩,建成百舸生态园。强化国际合作。深入推进原化肥厂遗留地块中丹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治理修复项目,推动海发集团与丹麦方成立合资公司,将丹麦成熟的微生物原位修复等技术和全流程管理理念进行本土化改造应用,形成土壤治理修复的“海陵模版”。 强化治污基础。实施城北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新建华港镇兴华污水处理厂,海陵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14.15万吨/日。推进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置,完成103个自然村污水治理,覆盖农户约3万户,治理率达60.2%,为全市最高。推动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分质处理,固废处理能力不断加强,泰州粤丰环保电力有限公司日处理850吨生活垃圾项目建成投运,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1850吨/日。创新监管模式。建设涵盖水气土全要素“天地空一体、警环民联动”生态环境监控指挥中心,织密全域监测网,建成5个乡镇站、80个固定微站、22个移动微站、19个水质在线监测站、130个视频监控装置等设施,通过系统平台有效助力溯源污染源头,生态环境风险有效降低。实施绿岛建设。开展石材加工、电镀等行业专项整治,先后建成石材加工中心、共享式危废集中贮存中心、金属表面处理中心三大绿岛,辐射企业数量超过200家,依托海陵光伏产业优势,打造全省首个“绿岛”+“绿顶”的“太阳城”实践样板。 近年来 自然资源和规划海陵分局 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部署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以编制国土空间分区规划为抓手,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构建“一核两轴、四片多廊”,城水相依、产城融合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1.7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0.3546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836倍。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建立健全全覆盖、全区域、全类型的国土空间用途管控机制,优化调整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调整后总面积73.66平方公里,为生态保护与建设、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利用和产业合理布局提供强力支撑。 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开展,出台了《海陵区区级林长制会议制度》《海陵区林长制督查巡查制度》等一批政策性文件,共设立林长114人,初步形成“林有人管、事有人做、责有人担”的网格化管理格局。“十四五”以来海陵区完成新增造林3309.6亩,建成省级绿美村庄7个,林木覆盖率28.02%;新增建设湿地保护小区10个,完成湿地修复441.3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4%,2022年增幅列全市第一。 扎实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目前,已完成2023年度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入库前的准备工作,待报市局对规划方案进行论证后即可入库,共计21个项目,入库项目规模27.9693公顷,可新增耕地面积27.9693公顷,预计为各镇街带来1.4684亿元资金补助,推动乡村振兴。以“耕地面积要增加”为总目标,“寸土必争”稳住耕地总量、提升耕地质量、优化耕地布局。 近年来 九龙镇牢固树立和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造福群众 坚定不移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着力解决环境保护痛点、难点问题 助推镇域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九龙镇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抢抓“双碳”风口机遇布局绿色新赛道。按照“抓十亿项目、攻百亿企业、跨千亿台阶”思路,着力打造全省有分量、全国有位置、全球有影响的光伏产业高地。 坚持精准治气。做好重污染天气防范应对,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排查整治,严控各类扬尘污染,常态化开展秸秆双禁及垃圾焚烧监管工作。坚持科学治水。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制定“一口一策”治理方案,督促34家废水排放企业与九龙污水处理厂签订污水处理协议,常态化开展国考海陵大桥断面巡查工作和太阳河、西大河等骨干河道整治工作,打造“大寨河”样板河道。坚持综合治土。大力推进危废规范化管理,已有37家企业通过危废生命周期平台申报企业危废信息,实施海陵区共享式危险废物集中贮存中心项目,解决众多产废量小的企业危险废物处置难的问题,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工作,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区域土壤环境得到有效提升。 建立覆盖全面、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形成“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的“大环保”工作格局,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方式开展专题宣传,通过标语、海报、宣传栏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形式,进一步提高宣传覆盖面。 下一步,海陵将聚焦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问题修复、生态治污能力提升,坚持依法依规监管,有力有效服务,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美丽海陵高质量发展厚植绿色新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