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4052|回复: 0

健康科普 | “膏”方养生 “医”起健康

[复制链接]

2754

主题

2756

帖子

3131

积分

发表于 江苏泰州

Rank: 8Rank: 8

积分
3131


141918z5oqjqjqv7quqq5v.png
141918ffli97jdxi3bxic7.png


141918mlelzkclffzkc2fw.png

什么是膏方?

141918nwtzge3z0tgd37d7.png
141918gzri11h06o6grtji.png

中医膏方,做为中药丸、散、膏、丹四种剂型之一,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中医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早期的膏方,多数用来外敷治疗外科疾患。晋代起膏方逐步由外敷发展到内服治疗疾病。清代,膏方逐步成为临床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当代,膏方已成为“冬令进补”的代名词,近几年逐渐推广到全国。

141918fl4i06hijcp4hr4c.png


141919rg08t89ccqtt9ya3.png

膏方有哪些特点?

141919c3czx3er7221jhe7.png
141919ehbr7j8wn7jxzbvk.png

服用简便 :每天1~2次,开水冲饮,减少了汤剂每天煎煮的麻烦。

口感较好:膏方含适量糖分,没有汤剂味苦难服之忧 ,老少皆宜。

补治结合:既可滋补强身 又能祛邪治病。

针对性强 :医家会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拟定膏方,结合不同体质,据其虚损情况选用相应药物,随病加减。

膏方的基本原则是正确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不同的机体特点,进行辨证论治,或疏通,或消导,或和解,或温化,或清利,或调阴,或理阳,调达血气,平衡阴阳,攻补兼施,扶正祛邪。

141919nlttwelcg0kkqv3n.png


141919me857jpge49oo9z7.png

膏方适合哪些人群?

141920w7hoiaddch7s7zd9.png
141920k6auclulww8qz8yf.png

1.慢性病患者:对于患有慢性疾病,尤其是虚损性疾病的人群,膏方能够在滋补身体的同时,辅助治疗疾病,促进康复。

2.亚健康人群:现代中青年因工作压力大、应酬多、睡眠不足等原因,常处于亚健康状态,膏方可为其提供全面整体的调理。

3.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机能衰退,冬令进补膏方可有效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4.女性群体:脾胃虚弱易致女性衰老,膏方可通过调理脾胃,增强抗衰老能力,使肌肤焕发光彩。

5.体弱儿童: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贫血等体虚症状,可适当进补膏方。

141920ib6paza9urr3a6mn.png


141921yfgc73qyqqwzyfgh.png

如何评定膏方的优劣?

141921xwxqm5wqncwq3s24.png
141922dl1q1wojcn1131cu.png

膏方的优劣,并非以价格的高低来衡量,两条基本的评判标准:一以胃喜为佳,二以气血畅为优。

膏方服用后,胃纳渐香,大便通畅,血压平稳,睡眠安稳,身体轻健,是“胃喜”和“气血畅”的表现,这样的膏方就是佳品,反之则为劣品。膏方治疗调理重在消化吸收。

141922v31jhqqsswjjlw9w.png


141922feya1j31jze9kwkk.png

膏方有哪些服法?

141922b120ss2m2yl2b262.png
141922rw82phohi8zuuhh7.png

每日清晨空腹服一汤匙,或早晚空腹各服一汤匙,均用白开水冲入,和匀服用。

•如方中用熟地等滋腻药或配料胶类剂量较大,则膏滋稠粘,难以烊化,则可以隔水蒸化后服用。

•膏滋也可以含化,即将膏汁含在口中,让膏汁在口中溶化,以发挥药效。

141922nk5vchbu772bzk7g.png


141923pybdq7yy9qpd75k5.png

服用膏方有何注意事项?

141923eh2c8vk9zwz1wwgh.png
141923xfgkigqgctnekw9y.png

膏方服用剂量要根据病情或病者的身体情况及药物性质而决定,尤其是与病者消化功能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而言,服膏方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如每日先服一汤匙约5—10克即可。如果后者消化功能正常,或病情需要再改为早晚各服一汤匙,以加强其治疗效果。

服药时方中有人参忌食萝卜、莱菔子、浓茶等;如遇感冒发热、咳嗽、大便溏薄或胃口不佳时,暂停数日,待病愈后再进服。忌生冷油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阻碍脾胃运化,影响膏药吸收。

141923acwi51i25zz5difs.png


141923zrfq5wd8rsmjjwmm.png


141924mgz4z32q4iv2wea9.png

1月18日08:00—11:30,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第四届膏方节第三波大型专家坐诊活动即将开始,欢迎广大市民前来咨询、预约!


141924stqkqs9q80wwrzu5.png

专家介绍


141924izthylt8dtzylem8.jpeg
141924tqbb3x3ig3lxg3yl.png

薛博瑜

江苏省中医院内科主任中医师;江苏省重点学科、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肝胆病”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专家组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学研究促进会肝病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常务委员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历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内科教研室主任;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学系主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新冠”防治中医专家组首席专家。

擅长对内科疑难杂病、内科重症及急慢性肝胆病、感染性疾病(传染病、流行病)的诊治,尤其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内科慢性脾胃病、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化疗前后、术后)及亚健康状态的膏方调治具有独特的经验。


141924uvg8rrcrg2tzvtmm.png
141927z5zmapejb4avmme4.png

朱方石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室主任;江苏省“六大高峰”培养人才;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社会兼职:世界中联亚健康分会副会长/消化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会长/肝胆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肝病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脂肪肝协作联盟主任委员;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奖励评审专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中医药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中国医药导报》等杂志编委;江苏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协作联盟主任委员。

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慢性胃炎、食道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肝胆疾病(慢性肝损、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腹泻等),尤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伴肠化、不典型增生等胃癌前病变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持久稳定的疗效。并擅长对亚健康状态及消化道肿瘤术后的膏方调治。


141927rhopvhkhikvcsips.jpeg
141927v3nn41okee3n6sew.png

顾 宁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南京市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心系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委;江苏省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及中医体质辨识、亚健康调理、膏方调治。


141927f334bcs4yc843y84.png
141927vvpzsdmvidicstzc.png

盛梅笑

江苏省名中医;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首届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江苏省中医院肾病科主任。兼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保健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泌尿道感染、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并善于对亚健康状态和肾虚病证的患者采用中医药及膏方调理。


141927vyxyypxzppd6xtod.jpeg
141928y4x1m11qhx5mxfaa.png

王瑞平

江苏省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中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及卵巢癌等各种肿瘤及对肿瘤及术后的膏方调治。


141928kn3zn943rcz3kq53.jpeg
141928vcge6wk2bghgnyew.png

王 旭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甲状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分会副会长、内分泌分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一体化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

擅长于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各种甲状腺疾病、痛风、月经不调、黄褐斑、更年期综合症、多囊卵巢综合症、肥胖等内分泌代谢病以及脾胃肝胆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及肿瘤术后调理和部分疑难病症的亚健康中医调理。


141928iphxp2zxxx61hhag.png
141934j7pc0hhcctc5ch5k.png

陈炯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中医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伦理办副主任;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与文献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擅长运用中医及针药结合方法治疗脑梗塞、脑出血、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脑萎缩等脑血管疾病及头痛、眩晕、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癫痫、精神分裂症等脑神经疾病,对颈椎病、膝关节病、腰椎病、腰腿痛、手足麻木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141934c8ff40fc3pj3xtfx.jpeg
141934o2v2diz6div8fi0d.png

方亚祥

泰州四院主任中医师,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中医科主任兼中西医结合肾病专科、血液净化中心主任;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血透血管通路泰州分中心、高尿酸痛风泰州分中心主任。

世界中联亚健康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张仲景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委员;苏皖赣血透血管通路联盟常务委员;江苏省医院协会血液净化分会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业委员;泰州市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 “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第三层次);首批泰州市“百名医学专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泰州市青年拔尖人才;海陵区首届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肾脏病防治、血液净化及血透血管通路技术;擅长中医内科杂病调治,尤其是新冠康复、甲流防治、膏方养生、高尿酸痛风相关疾病防治。


141934lto9n6840a9snnog.png
141934o6603pcyk3p0o099.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