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6岁的赵阿姨(化名)在夜间突然感到中上腹部疼痛,疼痛持续不解,并伴有3次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不适,赵阿姨随即来到我院门诊就诊。
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刘娓玉接诊后,迅速为赵阿姨安排了上腹部CT检查。检查结果提示,赵阿姨患有胆囊结石和胆囊炎,同时还发现胃腔内有稍高密度结节影,性质待定。刘娓玉深知病情复杂,建议赵阿姨进行增强扫描并住院治疗,以进一步明确诊断。但赵阿姨因种种顾虑拒绝了住院的建议,选择在急诊接受抑酸护胃及抗感染治疗,症状稍有好转。
为了进一步明确胃腔内结节影的性质,脾胃病科专家团队结合CT检查结果,为赵阿姨安排了门诊胃镜检查。随即,缪鑫医师为其完善了胃镜检查,并在胃镜下发现了一个大小3.0*3.0cm的半球形瘤体,顶端伴有糜烂,未见明显破溃。考虑间质瘤可能性大,缪医生建议赵阿姨完善低张增强CT及超声内镜检查。
在反复进行沟通解释后,赵阿姨终于放下心中的疑虑,同意住院进一步治疗。入院后, 医生们积极治疗赵阿姨的胆囊炎,并进一步完善了对胃底肿物性质的诊断。上腹部增强CT提示,胃壁前腔内突起的结节影,未见明显的其他器官组织的浸润转移征象。期间,主任医师施文杰查看病人,询问病情,并仔细分析了各项化验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施主任认为,目前为赵阿姨进行胃镜下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该病变是最优治疗方案。
胃ESD切除病变,具有以下优势:
(1)创伤小:体表无创口,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及开腹治疗,ESD无在体表做切口,术后无任何瘢痕;
(2)脏器功能影响小:手术操作精准能最大程度保留胃肠道的正常结构;
(3)术后恢复快:进食时间早、住院时间短;(4)完整切除率高。
11月29日,由施文杰带领团队医生为赵阿姨实施内镜下ESD治疗,手术过程顺利,完整切除了病变。最终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提示为间质瘤,低度危险。一周后,赵阿姨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