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坚守。他扎根乡村学校三十余载,出于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他刻苦钻研、精通所教学科,数十篇论文发表或获奖,2项省级课题结题,1项市级课题结题,经常在省市区做讲座、上公开课,带领区名师工作室教师不断成长。他就是泰州市九龙实验学校正高级教师万小荣。
“鱼的形态结构比无脊椎动物更复杂,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初见万小荣老师,他正带领学生们认识脊椎动物——鱼。生动的教学具让复杂的生物学概念变得有趣起来。
“有时上课开小差,万老师总能及时发现并让我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到课堂来,我的生物成绩也从一开始寥寥无几的分数,提升到现在的28分。(初二生物课满分30分)”学生张佳欣说。
三十五载坚守乡村教育,万小荣先后教过数学、自然科学、科学、生物4门学科。面对执教新学科的挑战,他没有退缩,而跨界的底气来自其不服输的精神和勤奋好学。
“万老师总是在别人觉得不起眼的地方下功夫!”他的徒弟陈加佳老师如是评价。从泰州师范毕业,到社会自考拿到大专文凭,再到参加成人高考拿到生物教育本科文凭,万小荣坚持边教边学,做到教、学、研三者同步。
万小荣拥有多重身份,既是九龙实验学校的生物教师,也是学校科技社团的创始人,还是比赛中的科技辅导员。
陈加佳介绍,带领科技社团参赛,要拼作品、拼创意,人的创意总有枯竭的时候,而万老师最让人敬佩的,就是连续30年带领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参加科技比赛。
在万小荣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他们将废弃的塑料、台灯、电路板组合成光合作用模拟器,将报警器、LED光带、电磁铁制作成道路安全限高限速装置,科技创新的“种子”就这样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社团活动是让广大学生充分感悟科学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万小荣说。
“正高级”是教师职称中的天花板,生物学正高级教师在全市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35岁时,万小荣就已取得副高级职称,“我还年轻,不能就这样躺平。”
一盏台灯,一摞摞厚书籍,陪伴万小荣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宁静的夜晚。他刻苦钻研、精通所教学科,在核心期刊《中学生物教学》《生物学教学》等发表论文数十余篇,为初中生物教研打造了良好示范样板。作为海陵区生物学科名师工作室带头人,他主持及参与6项省市级课题,其中2项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已结题,3项市级课题在研,多名工作室成员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奖,为区域学科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
质朴如他,道出心声时,总是格外坚定。“我是土生土长的九龙人,我深沉的爱着这片土地。”万小荣说,“每当看到这里的孩子们在课堂上求知若渴的眼神,我都深感责任重大。教师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终身的事业,我将一直坚守在乡村教育教学第一线,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