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靖江人记忆里,“上街”是个快乐的事,“han gai”对靖江人来说,就是去以目前德城广场为中心的老城中心。
那个时候没有新城老城,城里就是充满吸引力的,城里的百货商场充满了许多奇妙新鲜的东西。
是从什么时候提到老城区,大家就开始唉声叹气的?
是从天一多次被流拍却没有起色开始?还是从许多百货商场倒闭后就被空置开始?还是从南面新城的楼越建越高,形成了高大的屏障背对老城开始?
大家都太忙了,已经没有心思去追究老城区究竟为什么没落。
其实老城区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个问题。当大家看到老城都摇头叹气的时候,真的意味着靖江老城区没办法再焕发新生吗?
还是说,它只是在等待一个重生的机会?
老城区留不住年轻人,不止是因为新城建设得太有吸引力。老城区的房龄普遍偏久,设施偏老旧,电路老化……安全隐患肯定要比新建的房子大。
老城区不少老工厂宿舍已经被认定为危房,或者是在危房标准的边缘徘徊。
而且老旧小区停车位也是问题,老城区停车难众所周知。生活环境不行,年轻人肯定不愿意留在老城区。
从商区来看,上海城找准定位走亲民路线,但只有一楼的商铺有人气,大型超市已经倒闭许久。
天一至今无人接手,德城广场最热闹的是夜晚广场舞。其他几个商场和路边的店铺倒闭和空置了很多。
再看靖江老城区的教育资源。
目前有一所升学率较高且教学质量高的实验学校。但近年来实验学校面临着和其他很多学校的困难,招生越来越困难,还是受限于地理位置。
对老城区来说,只能眼睁睁看着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公共文化事业,公检法机关慢慢流去了南面新城区。
虽然由于新城目前还没形成成熟的商圈和完善的配套设施,老城区还是热闹的,可是再过几年呢,新城的发展是必然趋势。
危急正在老城区面前发酵。
现在老城区的很多人,都在南面买了房子,要么没装修,要么装修但没去住。
但随着下半年省靖中南迁5公里,会有很多家长在周边租房,会带去近3000个家庭的消费需求,同时年底印象城开业,会进一步刺激南片房主的入住。
而北面,靠工业园区及一中和城北实验学校的发展,势必会拉动一批人在北面置业。
随着南北两地的同步发展,老城区的人口会逐步被稀释。这块空缺酿造的阴霾将逐步出现在老城区上方。
人口永远是最大的资本。靖江的外来人口不算多,当人口流向南北两端,其他地方的人肯定减少。老城区是否只能继续迷茫?
从政府的规划看,老城区也是要做减法。但这不能怪政府,毕竟和装修一个道理,毛坯装修永远比老房翻新要容易和省钱。规划层面要考虑很多,权衡利弊。
虽然说大家一提到老城区就摇头叹气,但不能否认,老城区在我们心里都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毕竟谁小时候没跟着妈妈逛过上海城的世纪联华啊!周末面包房做的披萨面包特别香。
那时候苏果超市还占据着靖江的市场,很多妈妈都以在苏果超市收银为荣,那可是很时髦的事。
骥江西路上的百货大厦里,印着奥特曼的凉鞋,是期末考试考满分才能得到的奖励。
我最怀念我妈每周五接我放了晚学,去肯德基点三样吃的。
变动了几次位置的新华书店,上海城的世纪书城,多年屹立不动的靖江图书馆,多少个周末坐在书店的地上,在书里寻找着和世界的连结。
老城区还有傍晚的鸽子哨,烧的蜂窝煤,老宿舍的操场上打篮球的声音。
这大概也是很多人不愿意搬出老城区的原因,靖江老城区的脉络和它暗中涌动的文化血液连接着一个个在这里长大的人。
老城区,它可能被时代折叠起不再光鲜,但这个城市的文化根基扎根于此,在此生长起来的几代人都与它分割不开,连呼吸中都有它的部分。
从文化特征来说,靖江人是真真实实生活在老城区,带着靖江人独特的印记。我去任何城市,新城区一眼划过,但会钻进老城里细逛。
只有去琢磨老城区才能看到这座城市真实的样貌。
城市化进程在把城市推向更高处,也让地域文化的特征模糊起来。也许城市化建设带来的文化危机是暂时的,它在以另一种形式整合重塑。
当下的时代,只有在老城区才能从缝隙里识别它的模糊面目。
而且靖江真正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除了分散在各乡镇,其余都集中在老城区。这些建筑不可再生,累积下来的文化底蕴也不可替代。
从生活环境来说,老城区毕竟还是适合一部分人生活的,尤其是老年人。
它种种落后于新城,但却独独有烟火气和人情味。而且周边配套设施完善,对老年人来说生活便利。
虽然老城区改善花费的人力物力较多,但政府也没有放弃过老城区,老城区的改善一直在进行。
老城区除了老早规划拆迁的几个地块,其他的应该不会继续大拆大建,主要还是缝缝补补。
2018年7月以来,住建部明确提出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后,棚改逐步进入调整期。2019年,棚改数量就已大幅减少,1 - 11月全国开工约315万套。逐渐用旧改代替棚改,是全国范围内对待老城区的政策。
针对全国近4万个老旧社区的改造,国家计划安装电梯、重新粉刷墙壁、修建停车场,避免大拆大建现象。
这对老城区业主来说或许是个好消息,国家已经为旧改定下了基调,业主可能不花钱就能升级改造自己的房子。
一旦老房子的整体环境好转,未来将更容易出售或出租。这也是个不错的消息了。在国家的支持下,改造后的老住宅区在环境和硬件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
未来,老房子的价值有望进一步提高,所以不用太悲观。
老城区的优势是有“粉丝基础”,它周边配套设施成熟,邻里间都熟悉,未来如果好好建设和改善,人气不会太差。
毕竟老城区和靖江人”打断骨头连着筋”,文化牵引着大家自然被吸引,只要老城区好好努力,相信大家还是会愿意回头拥抱老城区的!
树立完信心,就得好好想想要怎么让老城区重新焕发生机。
很多居民认为,首先就是要留足停车位。停车难的问题不解决,大家当然要往新城跑啦!
另外就是厂房搬迁后,原厂可以改造成绿地广场,停车厂,学校住宅等,改善居住环境。
还有老旧小区改造,危房解危都得继续加力进行。由于文明城市建设,老城区的改造尤其明显,让人隐隐感觉老城区真的要重新崛起了。
有人认为老城区不该发展住宅,应该在核心地区发展商业,外围发展住宅。
还有人建议打通骥江路,取消步行街,增加东西向的车流量,为老城区吸引人流。原先的广场被用来当做停车场。
其实观察一个城市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复杂,从城市生命体的角度去理解,就能把一个城市的发展模型简单化。
城市的老城区就像一个老人一样。其身体机能各方面都会逐渐衰退。
我们都知道,老年人的价值体现在他的经验和学识。老城的价值也是如此,一个老城如果有文化底蕴,那么价值就很高,相反,那些没有什么文化底蕴的地方,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小微认为,随着新城的发展,城市中心的转移,老城去恢复自己往日的那种单纯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我们需要保持这个城市最有特点的文化内核,文化基因。
怎么让老城活起来,第一就是该挪的挪,减化城内道路的通勤功能。第二点就是要去植入一些很好的文化特点。
现在流行大的商业体,全在一个楼里面。但以前其实大家都是在街上感受。很多高楼商厦消灭的是最本真,接地气的东西。
所以回到起初,老城怎么活过来,得那就是交给城市自己,交给人们的生活。
每个城市都应该在城市化进程中找回自己的印记,新城区和老城区也是。
滨江新城的特点就是现代化和宜居,高端品质是它的王牌,老城区也需要沉下心来思考,自己的特点是什么,自己最有价值的是什么。
新城的高楼是建不完的,但总有一天新城也会发现老城区有它独特的魅力,是自己羡慕不来的。那里有四眼井,有公花园,有几代靖江人的记忆。
看待城区发展,要放在至少十年以上的时间跨度里看,如果能想明白怎么利用好文化特色这张王牌,老城区或许会从当下的困境里重生。
新旧城区其实没有明确的交界线,它们归为一体,只是标记着城市在不同时期的样貌变化。
靖江这座城市载着我们缓缓向明天移动,不管是城市本身还是它负载着的人们都一刻不停地变化着。只有在老城区,我们才能在变化里找到不变的东西。
而老城区,也要在时代浪潮里找到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