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29日,泰兴市民管某和某企业的技术人员一起来到泰兴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报案,称自己可能买到了假货。
管某告诉民警,他长期从事工程施工,这是他首次承揽网络建设工程,几天前他以200元每只的价格,网购了5万多元某知名品牌的“光模块”。刚收到货,他就接到了一个外地的电话,对方称自己有同品牌、同型号的“光模块”,如果退货改买他们的“光模块”,能省1万多。
同品牌的产品,能节省20%以上的成本,差价如此之大?这让管某对该品牌的“光模块”的质量产生了怀疑。随即,他电话联系了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请求帮忙鉴定这批“光模块”的真假。
技术人员很快就给出了鉴定结果——仅从外包装上的商标标识差异就可以断定不是该企业的产品;产品的序列号也不对,百分之一百是假货。
“光模块”,全称“光收发一体模块”,是光通信中的核心器件,其功能是完成光电信号的转换,广泛应用于单位内部局域网、交通、航空等领域。因生产工艺和写入的程序不同,实际使用中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异,假冒伪劣的“光模块”会出现功率不稳定、过热、信号衰减、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在使用终端上表现为网速变慢、视频卡顿、闪断等现象,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数据抓取失败、丢失。
经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的鉴定,管某网购的“光模块”均为假货。去年8月4日,泰兴警方正式成立专案组,并依法扣押了管某购买的200多只“光模块”。
为慎重起见,专案组在办案初期,围绕“光模块”的安装、使用走访了市场份额占比较高的几家知名“光模块”企业,详细了解了产品型号、销售渠道、价格等情况。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正品“光模块”根据功率大小,价格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但假冒伪劣的“光模块”只有数十元,最高也不超过200元,这其中的差价高达5到10倍。
顺着管某报案时提供的网购信息展开调查后,民警很快就发现,假“光模块”的发货地在广东东莞和惠州两地的交界处,物流信息显示的发货地址是假地址,所留的电话号码为空号;收款人的银行账号是在江西上饶办理的,这个账号及关联账号一年的资金流水高达2000多万。
去年10月23日,专案组在综合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在东莞、惠州抓获赖某、刘某2名犯罪嫌疑人,捣毁制假、仓储窝点5处,当场查获假冒的成品“光模块”300多只以及大量的假冒知名品牌商标标识,查扣加工生产工具2台。
据二人交代,其实他们的“光模块”都是同一产品,根据客户对于品牌的需求,他们会进行二次加工写码贴牌,以正品价格五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销售。
这次行动中,抓获的人员、查获的涉案物品,与民警预想差距很大,专案组经过分析后,认定赖某、刘某二人只能算是“马仔”,是整个制售假链条中的一环,随即决定“放长线钓大鱼”——在对赖、刘进行一番讯问后,为二人办理了取保候审。
案情逐级上报,很快引起了上级公安机关的关注。泰州市公安局多次派专人听取案件侦查进展情况,协助和指导专案组展开深入的调查工作。
在上级公安机关支持下,专案组对网购平台、银行等相关数据展开全面梳理,派专人分赴上海、苏州、东莞、上饶、武汉等地展开工作,历时8个月,行程一万多公里,终于查清了这个分布在全国10多个省,集原材料供应、裸模加工、写程序、成品包装、网络销售于一体的特大假冒“光模快”制售假货网络,涉案人员达150多人。
在这个网络中,犯罪嫌疑人以家族成员为骨干,以正品10%至25%的低价,吸引买家网上下订单,通过快递物流销售到全国各地,如果以正品价计算,仅2019年的市场销售额就超过2亿。
今年5月7日,泰兴警方集中收网,抓获30名犯罪嫌疑人,现场捣毁制假、存假窝点15处,查获假冒知名品牌成品的“光模块”3万只、半成品14万只,零部件15万只,加工、生产工具20多台,以及数十万份的各类商标标识和外包装盒。
目前,犯罪嫌疑人鄢某、张某某等犯罪嫌疑人分别因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等罪名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