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4054|回复: 0

【城建调研】小尺度、渐进式,让海陵老城焕发新生

[复制链接]

1854

主题

1856

帖子

2166

积分

发表于 江苏泰州

Rank: 6Rank: 6

积分
2166


172645a9s7uy5zczus5gz3.gif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多次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在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正确处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也成为全国各地争相研究的热点。

海陵区作为泰州市创成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承载地,近年来始终在探索并践行“小尺度、渐进式”更新理念,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与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存在一些不足。


172646xg2bxsbfe2oa00wr.gif


深入肌理,触摸古城历史“脉搏”

172646t1fx7gulfw24uc92.png

翻开历史,兴化、东台、大丰、海安、如皋、如东、泰兴、姜堰都古称“海陵”,海陵老城区长期为上述八市(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100 多年的岁月流转,积淀了海陵老城肥沃深厚的文化土壤,“海陵”二字已经成为周边城市的文化标识。如海安市的名医称为“海陵名医”,东台有海陵大桥、海陵公园等。

在 2017 年,泰州 6 个街区入选首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其中 4 个位于海陵城区。在众多历史文化遗存支撑下,海陵“水城一体、街河并行”的城市肌理与古城千年文化“脉搏”水乳交融,始终彰显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172646rtt73751y3g3t13g.jpeg

172646g4vj7y4s4yv4uhhz.png
172646kamxqgg9gom33a3g.gif


找准阻滞,畅通古城提质“关节”

172646xnnnu000xorbrlof.png

随着现代生活需求的变化和城市发展进程的更迭,海陵的历史文化街区虽能较完整的保留着明清坊巷格局与传统历史建筑,但仍存在物质、结构、功能的退化,面临着衰败难题。

❖1.城市空间割裂,形成传统风貌孤岛。街区周边空间形态破坏严重,传统风貌留存不多,尤其是街区周边建设的大体量的现代高层建筑,对街区的传统风貌严重影响,建筑形式、色彩及体量均与所在街区风貌不符。

❖2.传统民居破旧,居民居住条件较差。传统民居以木结构为主,由于年久失修,加上蚁害、潮湿、改装等因素影响,普遍存在安全隐患。另外,老建筑缺乏独立的厨房、卫生间等设施,不符合现代生活需要,再加上多户合住、户均面积较小等因素,造成在原有的院落内搭建简棚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正常采光和通风,在消防上也存在一定隐患。

❖3.管线设施老化,基础配套不够完善。街区内道路系统以传统街巷为主,宽度较窄,且线型曲折,保护传统街巷空间与满足现代交通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另外,供水、排水、供电等设施均不完善,尤其是供电以明线为主,蜘蛛网式的线网既影响环境风貌又影响用电安全。

❖4.环境质量较差,街区建筑较为杂乱。街区内见缝插针式的布臵公共厕所和垃圾箱,没有共享绿化和健身广场。同时,历史文化街区内存在不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占用公共空间搭建的住宅,与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和原有肌理存在冲突。

❖5.文物古迹众多,保护工作有待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内需保护的文物古迹、需修缮修复的历史建筑较多,保护工作面广量大。建筑物普遍缺乏维护,缺乏专项管理和维护资金。由于历史原因,产权归属分散,不利于合理的保护与利用。

172646sgd0e5kk85kkzdzo.jpeg

172647xw52k6o2ev65mq6p.gif

上述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海陵区,在江苏乃至全国各个城市文化名城建设过程中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为解决这个问题,做好城市建设发展这篇“文章”,大多城市曾采取一拆了之、推倒重建、大兴土木、建造新城的“大拆大建”思路,肆意实施历史文化街区“打造”,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1.拆真建假,古城风貌严重受损。热衷于造假古董,筹措巨资打造“古镇”“古城”,不惜拆掉真文物、真街区,导致城市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遭到破坏,使城市失去个性与“灵魂”,丢失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应有特色与品质。

❖2.大量搬迁,历史街区人气不再。将原住民全部迁出,将原有建筑全部拆除重修,导致街区内长期形成的传统生活方式、生活场景出现断层,除特殊节庆时段,其余大部分时间,街区内都冷冷清清,不但失去了文化记忆和历史价值,也失去了自我造血、自我发展的能力。

❖3.底蕴缺失,人造街区千篇一律。片面强调经济效益、旅游效益,抛弃当地历史文化底蕴,热衷于打造“仿古一条街”“小吃一条街”,导致全国古街“撞脸”,流于表面让人一眼就能看透的营销模式打消了游客的旅游热情,抹杀了一个个城市的独有魅力。

经过长期实践论证,充分证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走“大拆大建”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小尺度、渐进式”更新理念也随之应运而生,逐渐成为各个城市探索研究的主要方向。

172647qf0rs2aqy6166usz.png
172647az6pp6ka66mk13mx.gif


锚定方向,焕发古城蓬勃“生机”

172647g8hf2jtftf55t5h3.png

海陵聚焦老城保护与活化利用,坚持“小尺度、渐进式”更新理念,运用“城市针灸”手法,“长规划、立章程”做足顶层设计,“微改造、精提升”优化街区空间,“建组织、强队伍”积蓄人员力量,持续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3+3+X”行动计划,突出“留人、留形、留神韵”,力求“见人、见物、见生活”,倾力打造集萃人文、承载记忆、寄托乡愁的文化古城。

■精心擘画蓝图,让老海陵“脉络”日渐清晰

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都经历了千百年的漫长过程,留下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藏着一幕历史往事、一段动人记忆。在老城规划上,海陵将立足最大程度保留街巷原貌,深挖历史内涵,多渠道、多途径吸引多方参与街区文化挖掘、保护和历史传承,携手打造一场“古”“今”不期而遇的邂逅。

❖1.规划设计定方向。根据“保护历史的真实性、保持风貌的完整性、凸显文化的地方性”规划原则,将围绕凤城河文化核和稻河草河两大片区制定整体保护性规划,为历史文化街区实质性保护工作提供指导依据,奠定建设基础。

❖2.建章立制定规则。“买卖是最好的传承,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在统一规划建设前提下,确定“保护优先、适度开发、提升环境”发展策略,聚焦政策制度配套,倡议市、区联合解决历史街区私有房屋不动产权证办理的遗留问题,以及出台《民居自主修缮实施方案》,鼓励社会资本和群众参与传统房屋的自由交易、自主修缮和活化利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保护和利用机制,进一步推进建筑买卖、修缮和使用的规范性、专业性、高效性,逐步改善街区内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和功能品质。

❖3.明确主体定职责。海陵区已经成立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海陵区文化名城建设工作委员会。倡议市、区多部门联动,统筹协调解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利用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建立健全联席办公、督查推进等机制,切实做实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172647mzwkeeze7oisuaou.jpeg

172647lydlhuttp022yaap.gif

■倾力靓化空间,助老海陵“面貌”蝶变新颜

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建筑是饱含历史信息的资源,是历史的“活化石”,对待历史遗存,要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应该要有每个时代的烙印。在老城更新上,海陵立足“优环境”“接地气”的工作思路,注重老城每个街区特色,致力打造一批风格迥异、特色彰显的改造样板。

❖1.文保单位保护修缮。对于文物建筑,主要以修缮性保护为主,以前期调查为依据,根据真实性、整体性、可识别性和安全使用等原则来进行修缮改造,注重使用功能赋予文保建筑新的生命。近年来,陆续完成北山寺大雄宝殿、笔颖楼等文保单位修缮,建成吴同甲、吴让之、杨延修等名人纪念馆,今年将有序推进宫氏住宅、陈毅在泰谈判旧址、同泰当铺等省市级文物的修缮利用工作。

❖2.基础设施惠及民生。重点围绕风貌整治,水电气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环境提升等方面,组织居民积极参与街巷改造设计,聚焦群众所需所盼,充分听取群众合理化意见,有效提升群众对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认同感和参与感。近年来,先后实施了钟楼巷、十胜街、涵西街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城中历史文化街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

❖3.特色空间亮点纷呈。历史文化街区承担着观光、商务、居住多重功能,为统筹处理好街区内文化保护与文物保护、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功能塑造与街区开发的关系,积极打造“文脉”“商脉”和谐统一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海陵区按照“找堵点、破难点、创靓点”思路,积极实施“小切口”试点项目。定位为“吧文化”街区的钟楼巷,秉持“小尺度、渐进式、烟火气”理念,在保证居住及使用安全前提下,最大程度保留钟楼巷的市井特色,目前街区涵盖茶吧、小饰品、电影吧、小吃等十几项特色项目,形成社区、青年创客、居民三位一体的创新格局;十胜街即将开街,主要围绕“以历史文化催生业态”的发展思路,传承该街区传统生活习俗,将百姓家喻户晓的“康乐中心、麻辣烫、友好健身馆”地块进业态引导升级,形成逛古街、吃特色、品文化的街区;定位为“里下河门户”第一街的涵东街正致力于通过深入挖掘里下河的市井文化、民居文化与商贾文化,打造以“百姓日用即道”为理念,集观光休闲、非遗展示、民居体验于一体的“最泰州”街区。

172647afyf7b855aat7fig.jpeg

172647qrfy4fprmioppi4z.gif

■优化人员力量,为老海陵“成长”铆足后劲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应该让全民都来关心,让大家都能在保护中做有心人,拿出实际行动,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文化得以传承,得以发扬光大,并且能够延续到下一代。在队伍建设上,海陵将立足“专业化”“年轻化”,引进并培植有专业知识、有干事激情的人员入驻,为历史文化街区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焕发青春活力。

❖1.筹划街区管理队伍。积极探索街区保护管理新模式,拟将多部门联合,从四个方面入手参与街区管理。一是规划风貌组,负责规划对接、业态引导、建筑把关、户外广告及设施效果指导;二是技术协调组,指导施工工艺、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逐步规范老房修缮技术规程;三是服务管理组,负责协调街区秩序、保洁物业管理以及各类矛盾;四是宣传策划组,协助街区责任主体进行文旅策划、创意展陈、产业推介、活动组织和文化宣传等。

❖2.培植专业干部队伍。为提升海陵城市文化自信力和文化引领力,与组织部门一起遴选一批对名城建设感兴趣的年轻干部,开展名城建设实战实训培训班,邀请专家讲解,通过涵东、八字桥等在建项目实战锻炼提升学员能力,为全区输送、储备、选拔专业人才力量,着力打造一批懂文化、懂历史、懂建筑、懂审美的专业型年轻干部。

❖3.探索成立守护队伍。通过整合全区资源,选拔出一批有组织力、影响力的年轻志愿者担任文保守护人,一方面主动守护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文化遗存,协助相关部门发现并处理肆意破坏街区行为,规范街区内老民居的修缮与管理;另一方面挖掘海陵历史文化背后的故事,讲述“她”的前世今生。聘请德高望重的文史老专家作为顾问,发挥“传帮带”作用,持续扩大“汉唐古郡、淮海名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172648vfafmht5ywf2q5h8.jpeg

172648rhxp141pz3vqzpih.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