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作为中医疗法,在时间及使用方法有一些限制。在中医看来,一年中的三伏天是最热的时候,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此时人体的阳气最为旺盛,肌肤腠理开泄,气血趋于肌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经络气血流注最为旺盛,通过特殊调配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可使药物持续刺激穴位,此时药物最易从皮肤渗入穴位经络,并通过经络血脉直达病处,有助于药物的渗透及邪气的外驱,因此,在三伏天里进行穴位贴药,可通过经络内传、气候、穴位、药物共同作用,提高免疫抗病能力,对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都有着不可低估的效果。
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经皮肤吸收的药物极少通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一方面可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从而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所以,穴位贴可以弥补药物内治的不足。除极少有毒药物外,穴位贴敷一般无危险性和毒副作用,是一种较安全、简便易行的疗法。对于衰老稚弱者、病药格拒、药入即吐者尤宜。
通过药物对穴位产生的刺激作用,引导经络产生正面的变化,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使体内各脏腑器官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进而对已出现不良症状的身体机能产生温和、有效的调节作用。
使用三伏贴,可将中药直接贴敷于体表,其有效成分可以通过体表皮肤毛孔进入体内环境,发挥其药物效应。此外,由于穴位刺激,药物分子还可以通过经络运行到达各个需要调节的器官。因此,三伏贴中药也将直接作用于人体的阴阳调和、经络调理,并进一步发挥对冬季慢性疾病的恢复作用。
三伏贴的调理是一种综合疗法,其对穴位的要求和中药材的要求使得其最终实现了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药物调节的"多管齐下"的效果。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体虚易感冒人群。
消化系统疾病:虚寒型胃病、慢性结肠炎、腹泻以及各种慢性胃肠道疾病。
妇科疾病: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经、宫寒症、带下量多、慢性盆腔炎、乳腺病等。
风湿骨病:各类风湿病、骨性关节炎以及各种肩颈腰腿痛等。
其他:免疫力低下、小儿遗尿、慢性虚损性疾病等。
引炙: 2024年7月5日至7月14日
初伏: 2024年7月15日至7月24日
中伏: 2024年7月25日至8月3日
中伏加强:2024年8月4日至8月13日
末伏:2024年8月14日
1、穴位敷贴期间不要剧烈运动。
2、皮肤汗多者,敷贴之前应休息片刻待汗止后再行贴敷,必要时用干毛巾擦干汗液,此期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孩童需家长监护,限制其剧烈活动及大声哭闹,防汗出敷贴脱落。
3、穴贴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淋浴后用毛巾轻轻吸干穴位上的水。
4、如果贴敷部位皮肤出现红肿、水泡,尽量不要揭皮,也不要包扎,可到治疗科室进行相应的治疗,穿干净、柔软、透气的全棉衣服,一般3-5天就会痊愈。
5、还要注意的是饮食清淡,三伏贴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辛辣刺激食物,慎食肥甘厚腻,牛羊海鲜食品,以免助湿生痰,诱发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