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猾的病原体最喜欢在小朋友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溜进身体里,让我们打喷嚏、流鼻涕、咳嗽,还会觉得浑身没力气,难受极了!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均可引起发热、鼻塞、咳嗽,它们大多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比如和感冒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用了感染者的毛巾等等。
症状:高热(通常超过38.5℃)、咳嗽、喉咙痛、肌肉酸痛、头痛、乏力,部分儿童可能出现呕吐或腹泻。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治疗: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Oseltamivir),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对症治疗:退热药、补液、休息。
症状:发热、咳嗽、喉咙痛、结膜炎(红眼病)、腹泻等。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粪-口传播。
治疗:对症治疗:退热药、补液、眼部症状可使用人工泪液。重症病例需住院治疗。
症状: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可能伴有低热。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接触传播。
治疗:对症治疗:补液(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止吐药。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脱水。
症状:皮疹:初期为红色斑疹,随后发展为水疱,最终结痂。皮疹常从头皮、面部开始,逐渐扩散至躯干和四肢。发热:通常在皮疹出现前1-2天开始,持续数天。乏力、头痛。食欲不振。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接触传播。
治疗:可使用退热药缓解不适(禁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止痒药:如抗组胺药或外用炉甘石洗剂。保持清洁:剪短指甲,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抗病毒药物适用于重症或免疫系统较弱的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患儿应隔离至所有水疱结痂,避免传染给他人。
症状:咽痛、发热、扁桃体红肿、颈部淋巴结肿大,可能伴有皮疹(猩红热)。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治疗:抗生素:如青霉素或阿莫西林,疗程通常为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