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2日10时40分,一名54岁男性患者因突发持续性胸痛2小时,被紧急送往我院急诊科。接诊的主任中医师王婧迅速为患者安排心电图检查及心肌酶检测,依据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前间壁)(STEMI)”。病情危急,患者随时可能出现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致命风险。我院胸痛中心立即启动“急性心梗救治绿色通道”:
心内科值班医师李茹会诊,结合心电图及症状明确诊断,决定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启动导管室准备,同时完成术前谈话、抗血小板药物预处理;急诊医护及安保人员携带除颤仪等急救设备快速护送病人至导管室; 患者进入导管室,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近段70%狭窄,发出第一对角支后100%闭塞,心肌缺血范围广泛; 完成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血流恢复TIMI 3级,D-to-W时间57分钟,远低于国际指南推荐的90分钟标准。
手术在心内科曹军主任的协调指挥下有序开展,台上,主任医师庞胜峰与副主任医师武报佳强强联手,台下DSA医技人员何雨妍、李义荣紧密配合,整个过程有惊无险顺利完成。术后,患者被转入CCU(冠心病监护病房)进行监护治疗,胸痛症状完全缓解,后续接受个体化康复方案,病情平稳后,患者顺利出院。 “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我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曹军主任表示:“D-to-W时间的达标,不仅是单一科室的技术体现,更是医院胸痛中心全流程优化、团队快速响应的成果。我院始终将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缺血救治时间作为核心目标,通过流程再造、信息化预警、公众科普等措施不断优化我院胸痛中心建设。此次成功救治案例,再次印证了规范化胸痛救治流程在危急重症中的关键作用。 目前,我国每年新发心梗患者超百万,及时识别胸痛症状、第一时间拨打120并选择具备PCI能力的医院,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我院将持续提升急诊急救能力,为区域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高效、优质的医疗保障。
急性心梗典型症状包括持续不缓解的胸闷胸痛,大汗气急;不典型胸痛可表现为恶心呕吐、颈部束缚感、牙痛等症状,当出现上述情况时请立即就医,切勿拖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