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49年3月3日——1950年10月隶属泰州。
1949年,1月22日泰州市成立,3月3日,接受五权乡、庄姚乡、罡野乡,成立泰西区。冯官、东冯、西冯、易家楼隶属泰西区五权乡,夏庄隶属泰西区庄姚乡,杨家庄、罡门、管家舍、纯垛、赵家舍隶属泰西区罡野乡。
其后不久罡野乡分为罡杨、野潼、许野、刘李四乡。罡门、杨庄隶属罡杨乡;管家舍、纯垛、赵家舍隶属野潼乡。1949年6月,泰州市内区划调整,罡杨、野潼、许野、刘李四乡划归港口区。至此,港口区1镇8乡:港口镇、港口乡、唐甸乡、环溪乡、淤溪乡、罡杨乡、野潼乡、许野乡、刘李乡,
1950年5月,泰州、泰县合并为泰县,县政府驻泰州市。
二、1950年10月——1957年12月,分北部、南部两种情况说明。
A、北部的杨庄、罡门、管舍、纯垛、赵舍,7年一直隶属泰县(姜堰)
1950年10月,泰州、泰县分治,泰县县政府驻姜堰,罡杨乡、野潼乡随港口区一起归泰县(姜堰)管辖。泰县辖16区203乡镇,含港口区1镇9乡:港口镇、朱庄乡、唐丁乡、上靳乡、杨庄乡(靠近淤溪)、淤溪乡、罡杨乡、野潼乡、许野乡、刘李乡。罡门、杨庄隶属罡杨乡;管家舍、纯垛、赵家舍隶属野潼乡。
1955年以后,成立西杨、新罡、管舍、纯垛等高级社。
B、南部的冯官、东冯、西冯、易家楼、夏庄,中间有两年隶属泰州(海陵)。
1、1950年10月—1952年6月15日隶属泰县(姜堰)
夏庄隶属泰县泰西区夏庄乡。1951年3月,夏庄乡更名为武马乡。冯官、东冯、西冯、易家楼隶属泰县泰西区二冯乡。
2、1952年6月16日—1954年11月11日隶属泰州(海陵)
1952年6月16日,冯官、东冯、西冯、易家楼(解放初期更名为西楼)、夏庄随泰西区划归泰州市。夏庄隶属泰州市武马乡。冯官、东冯、西冯、西楼隶属泰州市二冯乡。
3、1954年11月12日—1957年12月20日隶属泰县(姜堰)
1954年11月12日,泰西区9乡(秦堡、鲍徐、靳桥、张夏、姚斗、森森、孙庙、二冯、武马乡)划归泰县。夏庄隶属泰县武马乡。冯官、东冯、西冯、西楼隶属泰县二冯乡。
1955年以后,成立武马高级社、二冯高级社。
1957年2月,泰西区调整为洋桥、二冯、森森、张夏、北桥、西寿、寺巷7个乡。夏庄隶属泰县洋桥乡;冯官、东冯、西冯、西楼隶属泰州市二冯乡。
三、1957年12月——1964年9月隶属泰州。
1957年12月,今罡杨镇地域全部划归泰州市。罡门、杨庄隶属泰州市罡杨乡;管家舍、纯垛、赵家舍隶属泰州市野潼乡。夏庄隶属泰州市洋桥乡;冯官、东冯、西冯、西楼隶属泰州市二冯乡。
1957年12月28日,泰州市调整为15乡1镇1农庄,其中有港口镇、纯垛乡(罡杨乡、野潼乡合并)、里华乡(刘李乡、许野乡合并)、郑冯乡、洋桥乡、九龙乡。罡门、杨庄、管家舍、纯垛、赵家舍隶属泰州市纯垛乡;冯官、东冯、西冯、西楼隶属泰州市郑冯乡;夏庄隶属泰州市洋桥乡。
1958年泰州市15乡1镇1农庄调整为7个人民公社。
1958年9月15日泰州市第一个人民公社洋桥人民公社成立,管辖原郑冯乡、洋桥乡、九龙乡。官庄隶属泰州市洋桥人民公社。此时的官庄、东冯、西冯、西楼等村曾短暂合称为红旗大队。夏庄、马家楼、黄家厦等短暂合称红光大队。不久以后(具体时间不详),官庄称为官庄大队,东冯称为东冯大队,西楼称为西楼大队,夏庄分为夏南、夏北两个大队,西冯分为西冯、冯南、西桥三个大队。
纯垛人民公社于1958年9月18日成立,管辖范围较大,南到罡门杨庄、北到下溪塔岳,东到左舍葛舍、西到江都地界。其时,由于“一大二公”,越大越好,罡门、杨庄短暂合称纯垛公社第一大队,纯垛、管舍、赵舍短暂合称纯垛公社第二大队。
不久(具体时间不详),管舍称为管舍大队,赵舍称为赵舍大队。杨庄分为杨南、杨北两个大队,罡门分为罡东、罡南、罡西、罡中四个大队,纯垛分为纯东、纯西两个大队。
1958年年底,由于挑新通扬运河,洋桥人民公社新通扬运河以北的官庄、西冯、东冯、西楼、夏庄划归泰州市纯垛人民公社。
1959年1月9日(国务院批复为1958年12月20日),泰州泰县再度合并,称泰州县。泰州的8个公社和泰县的14个公社调整为15个公社,今罡杨镇地域隶属泰州县纯垛公社。
1959年3~5月,泰州县15个公社分为36个公社,纯垛人民公社分为杨庄、里华两个公社。杨庄公社第一任书记杨智,里华公社第一任书记熊达成。杨庄公社管辖范围为今罡杨镇地域,分为18个大队。杨庄大队为泰州县杨庄人民公社驻地。
1960年4月,泰州又调整为33个公社,其中含杨庄人民公社18个大队。
1962年,泰州、泰县分治,泰州市辖13个人民公社,其中含杨庄公社。
四、1964年9月——2008年9月隶属泰县(姜堰)。
1964年9月寺巷、鲍徐、野徐、塘湾、白马、港口、朱庄、淤溪、里华、杨庄、泰东、泰西12个人民公社划归泰县。
六十年代后期(具体时间不详),冯官大队更名为东方红大队;管舍大队更名为卫东大队。
1982年1月,杨庄人民公社更名为罡杨人民公社(因杨庄公社与扬州地区江都县杨庄公社重名)。1982年2月13日,夏北大队更名为夏扬大队,东方红大队更名为冯官大队。同年,西冯、冯南、西桥三个大队合并,称为西冯大队。
1983年4月29日,罡杨人民公社更名为罡杨乡。不久,所属16个大队改为16个村。1990年10月29日,西冯村分为西冯、冯南、西桥三个村,罡杨乡又变成18个村。
2000年5月18日,罡杨乡改为罡杨镇。
2001年4月29日,罡杨镇18个村合并为7个村:杨庄村(杨南、杨北)、夏庄村(夏南、夏扬)、西冯村(西冯、冯南、西桥)、东楼村(东冯、西楼)、罡门村(罡东、罡南、罡西、罡中)、纯垛村(纯东、纯西、卫东、赵舍)。
五、2008年9月至今,隶属泰州市海陵区
2008年9月3日,罡杨镇划归泰州市海陵区代管。
2009年5月15日,罡杨镇正式划归海陵区管辖。
2010年8月,杨庄村撤村建居,改称杨庄社区。2011年,冯官村撤村建居,称冯官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