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踏进医学之门,在开学典礼上进行了一次隆重的宣誓仪式,从那一刻起,我便知道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拯危扶困、性命攸关;我也知道了自己必须尽己所能、精研医术、胆大心小、心系病者。而这颗心在数次的失败及成功中变得更加坚定。”
——都鹏飞
“要有信心,就会好转。”这句苍白无力的安慰,成了都鹏飞心中永远的刺。
那是他实习时在肿瘤科值夜班的傍晚,一位胰腺癌晚期的女患者拉住他的衣角,枯黄的脸上挤出一丝希冀:“大夫,我这病能治好吗?”可初出茅庐的他慌乱避开目光,只能说出这句苍白无力的安慰。第二天,患者便吐血离世。带教医生的叹息声中,他攥紧病历本,内心被愧疚与无力感淹没:“难道我只能做一个编织善良谎言给病人听的医生吗?”
那一刻,他暗下决心:要不断精研医术,不断探索,不断提高,要成为真正能“解病痛、救性命”的医者,绝不再让无力感成为答案。
医学之路,始于敬畏,成于坚持。
实习时的挫败,让都鹏飞更加拼命地钻研医术。他深知,唯有精进才能填补遗憾。寒窗苦读,2012年,他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研究生院,师从名医范刚启教授。三年磨砺,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在他手中融会贯通,化作治病救人的底气。
一根银针,在他手中成了连接生命的桥梁。
寒夜中,邻居突发左腿剧痛,彻夜呻吟。得知他学医,便来求治。彼时尚未毕业的都鹏飞硬着头皮上前仔细辨证:外受寒凉、内有血瘀,他取出银针,在阳陵泉、委中穴刺络放血,患者疼痛当即缓解。几服中药巩固,病痛便消失了,三天后,邻居登门道谢。村口大槐树下,他第一次被乡亲们唤作“小都大夫”,村民口口相传,家门口排起了求医的长队。这份信任,成了他前行的动力。
2015年,初入临床的他迎来一场“冒险”。诊室里,七八岁男孩因奔跑向后扭头,脖子无法回正,专科医生连连摆手:“孩子太小,治不了!”家长无奈转向针灸科,正撞上值班的都鹏飞。触诊发现无骨折后,他想起古籍中“筋缩穴治筋肉拘挛”,遂以拇指重按患儿背部筋缩穴,边揉边哄:“试试转脖子?”半分钟不到,孩子脖子竟已恢复正常!围观患者炸开惊叹,男孩父亲颤抖着双手,连连致谢。他在心里感叹针灸的神奇,暗下决心更要好好钻研。
最让他揪心的,是那个脑瘫失语的患儿。父母因此离异,奶奶佝偻着背,带着他四处求医,生活拮据。都鹏飞默默为其减免费用,经年累月施针调理,孩子逐渐能发出模糊的音节。当稚嫩的笑脸第一次绽放时,他红了眼眶:“那笑容,比任何锦旗都珍贵。”
西医判定“卵巢早衰闭经不可逆”的患者,他针药并施,三个月后经至;多年不孕的妇人,经他调理后喜极而泣:“都大夫,B超有胎心了!”从绝望中寻找生机,到平凡中创造奇迹……都鹏飞始终相信,中医不仅是技艺,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共情。他说:“这些都激励着我,告诉我只要孜孜不倦、刻苦研习、勇于临床、勤于实践,定会攻克越来越多的医学难题。”
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 2024年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青年带教老师临床技能和教学能力竞赛中,都鹏飞以全省第1、全国第4名的成绩获理论二等奖,充分展示了泰州市中医院临床医师特别是临床中医师的实力非凡!
“正是有着这些失败及成功,使我对中医的这条路始终坚定不移,我知道有更多的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也有更多的奇迹等待我们去创造。我会将这可颗“针”心永远保持并传递下去。”
——都鹏飞
医路漫漫,唯“心”不变。
都鹏飞的银针上,凝着胰腺癌患者未落完的泪,凝着脑瘫患儿初绽的笑,更凝着一位医者永不锈钝的初心——
这根针,刺得破瘀血寒邪,却永远刺不破对生命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