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提档基础设施,用“新面貌”讲“老故事”。遵循“既要传承历史街巷肌理、又要适应现代功能需求”原则,重点实施雨污水管网改造、强弱电杆线入地等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努力实现“一街一特色、一巷一品味”。立足街巷整体风貌,将破损的砖瓦替换为风格相同的古旧砖瓦,细致还原木雕等装饰构件,力促“修旧如旧”,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其原始风貌。
二是完善公共配套,既“住得好”也“留得下”。聚焦群众所需所盼,主动利用街区内边角、零散区域,优化街区公厕、停车场整体布局,增设城市书房、快递服务点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加强街区消防体系升级改造,普及民居消防器材应知应会知识,有效化解街区消防隐患,更好地满足周边居民生活需求,让“胡同里”里的居民过上现代化的生活。
三是焕新古街颜值,以“微更新”促“大变样”。关注老菜场、老巷子、老商铺、老浴室等百姓生活最密切的场景和空间,用情用心用力推进微更新和微改造,营造有温度、有文化、有活力的市井慢生活。精准实施闲置地块绿化游园建设,做到留白增绿、见缝插绿、移步换景、小行见园。同步推进街巷沿街建筑立面提升改造,展示有颜值、有内涵、有温度的城市历史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