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新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的第一个学期。“双减”政策到底指什么呢?一是全面减少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二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双减”政策落地,给新学期带来怎样的新气象?
滨江学校:着力打造“三个课堂”
对滨江学校来说,“双减”不是简单的减法,而是课堂质量的提升,让学生在课堂上“吃饱”“吃好”“获得高营养”,而无需在课外寻求“加餐”。为此,学校抓好课堂主阵地,着力打造“三个课堂”。
“第一课堂”在教室。学校规定每节课有不少于15分钟的书面练习,让学生在课堂熟悉所学新知识。教师“把脉”学情,当堂的问题及时解决,不断降低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的陌生化。
“第二课堂”在校园,并设置多个学习场地。一方面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为基础薄弱的学生补习;另一方面作为个性化发展的场所,每周三跨年级、跨班级、跨师资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据悉,学校提供了体育、音乐、舞蹈、美术、科技等个性化资源,而编程、篆刻、击剑、橄榄球、口琴、非洲鼓等社团,已经成了孩子们的“团宠”。
“第三课堂”在校外。秋学期,学校将利用假期,进行项目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研学基地、植物园、企业等校外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成长。
外国语学校城南分校:实行“三段式”“两段式”“走班制”课后服务
9月13日下午5点20分,二(1)班里静悄悄的,孩子们正在进行自主阅读。副校长朱巧萍表示,学校自9月13日起提供课后服务,目前有400余名学生参加。
为让课后服务更加科学合理,周一至周四,学校在低年级实行“三段式”、中高年级实行“两段式”课后服务。以低年级实行的“三段式”为例,第一时段为“学习时分”,进行课堂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及时解决学生的作业困难,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与效率;第二时段为“活动时分”,鼓励学生参与绘画、手工、游戏、跳绳等活动;第三时段为“阅读时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爱的绘本、读本进行自主阅读。
此外,学校在每周五实行走班制校级社团+年级社团的服务方式,开设了阅读、朗诵、书法、口语交际、手工、彩塑、合唱、吉他、健康教育、电脑制作、种植园劳动、综合课程(党史讲座、电影欣赏)等一系列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这些精彩纷呈的课程既能培育孩子的兴趣爱好,促进其全面发展;又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让他们在成长历程中体验到获得感和愉悦感。
生祠镇中心小学:注重打造学生健康体魄
走进生祠镇中心小学,两处足球训练场地在这座不大的校园内显得格外醒目。热闹的足球运动,在该校课后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据悉,课后服务中的一节足球课是45分钟,从下午4:30开始至5:15结束,训练内容包括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抬头看路,不要盯着球”“多带带球增强拿球的能力”“左右脚内侧停球,要把胯向外打开”……火热的足球训练场上有男孩还有女孩,大家进行了曲线跑、带球跑等练习,各种个人颠球、控球、1对1攻守、跑动中传接配合、抢截球、射门等技术练习,以及传接球、接球后带球过人、护球和盯人、“二过一”等战术训练。常规训练结束后,体育教师将对孩子们开展针对性训练。
校长韩海宏表示,体育锻炼应当是学生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此,学校在课后服务中推动全员参与体育锻炼,力求让每一名学生在不同学段都有适合的项目。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放学回家后,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并布置了适宜开展的体育作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孤山镇中心小学:让“民乐之光”照亮课后服务
9月14日下午5点走进孤山镇中心小学,远远地就听见音乐教室里传出葫芦丝吹奏的小调。“让每个孩子至少学习一种乐器”是学校确定的目标之一。为此,学校在课后服务中出新招,以小乐器为切入口,从简单的竖笛、口风琴到较为复杂的葫芦丝,通过“乐器进校园”的形式进行零起点教学,将乐器渗透到课后服务教学之中。
学校课后服务分为两个时段进行,第一时段主要以温习功课为主,一二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巩固当天所学内容;三至六年级完成家庭作业、预习新课,同时本班任课教师进班为学生答疑解惑。第二个时段主要是各类兴趣活动:低年级以绘画、音乐、室外活动、电影欣赏、阅读为主;中高年级则以自主选择为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参加学校特色乐器学习班,包括竖笛、口风琴、葫芦丝、竹笛等;也可以参加体育活动,有篮球、小足球、跳绳、乒乓球;还可以参加课外阅读活动,包括数学课外阅读、语文课外阅读、英语课外阅读及科学课外阅读……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课后服务有“声”有“色”,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赞誉。
来源:智慧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