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人人都是梦想的筑造者。街头巷尾的寻常人家,不仅流动着人间的烟火,装满了市井的生活,也书写着海陵人的奋斗历程。 放眼泰州,这座“州建南唐,文昌北宋”的古城,乔园、光孝寺、南山寺、北山寺、文昌阁、范家花园等古典建筑,犹如一颗颗钻石,星罗棋布,熠熠生辉。这众多精美的建筑,都与城西街道一位能工巧匠——毛华国密不可分。他率领团队一次又一次投入古典项目建设,倾注了全部心血。近日,小编走进位于城西街道的毛华国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与毛华国面对面交流,零距离了解他一榫一卯之间的精彩人生。近几年来,毛华国工作室接连承接“大单”,南山寺改造一期工程也是其中之一。“天王殿、大雄宝殿,我们全部用的是传统木质榫卯结构,不用一颗钉子,不用一滴胶水,各构件通过精巧咬合,形成了牢固并富有弹性的框架结构。”毛华国介绍,“近19米高的大雄宝殿,仅木质斗拱就用了8种形式,使其各尽其能。” 他们还多方考证大胆创意,将不少妙思集成到寺庙建设中。如与泰州传统文化契合的“梅兰竹菊”砖雕花窗,藏经楼前精致的红木雕刻天花板,屋脊上龙头、大象、云彩等富有新意的雕塑元素组合等。毛华国说,在团队的精心努力下,南山寺改造一期工程荣获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省“扬子杯奖”、市“梅兰杯奖”以及省市文明标准化工地等多项荣誉,同时,也带领了许多工匠走上共同致富道路。从事古建筑行业,毛华国是半路出家,“我原来是做木工的,当时想着不能一辈子就做个小工吧,正好当时认识一位古建筑大师,就跟着他后面学习。”在刚接触古建技艺的头几年里,毛华国一直都跟在师傅后面“学”“看”“做”,而这段经历也成为了他受益一生的宝贵财富。他说:“我在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牢记师傅的教导,学就是学技艺学文化学理论,看就是看过程看细节看精髓,做就是做踏实做规矩做创新。”“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居住场所,更是连接人、城市、历史的精神纽带,修复一座古宅,可以从它的梁架、房檐,窥探当初的历史。”说起古建筑来,毛华国滔滔不绝。如今,年过六旬的毛华国依然坚持在古建技艺的道路上钻研学习。外出时,毛华国总随身带着本子、笔和相机,看到有特色的建筑结构立马画下来、拍下来,“江浙沪周边的所有寺庙我都跑遍了,拍照回来就立马学着做,这样才能进步。”作为古建筑营造技艺大师,从业40多年来,毛华国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将一大批乡村木匠培养成古建筑行业的技术能手。在他的工作室里,有一座高达2.6米的古塔模型,这是毛华国耗时两年做出的“榫卯教具”。“我是第一次当老师,就做了这个模型,把这上面的工艺全学会了,榫卯技艺也就能学会了。”十几年来,数十位工匠在古塔的“指导”下学有所成。木工卢有军说:“我从学校毕业以后就跟毛师父后面学木匠,在古建方面有不懂的地方就向他请教,他都耐心地指导我们。现在我们也可以单独承接一些工程,收入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如今,毛华国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已经成为榫卯技艺的新生力量,他创办的科宇古典园林公司也成为行业翘楚,吸纳600多人就业,年产值近3亿元。近日,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了2023年江苏省省级乡土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建设项目评审结果,毛华国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获评2023年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 对今后的发展,毛华国有着自己的规划:“尽量多带一些徒弟,把古建筑榫卯结构的技术一代代传下去,使我们古建筑建造技艺能发扬光大,把产业越做越强。”来源:微海陵 审核、编辑:金丽敏
发布:王中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