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让我记得的,是悬壶济世的传奇;恩师教会我的,是慈悲济世的初心。”
沈绍勇出身医学世家,祖父沈棕林是乡间闻名的骨伤医家。在他的童年记忆里,祖父是乡野传奇般的存在——农家的牛断腿脱臼,他徒手一推一拉,牲畜便能蹒跚起身;乡邻腰痛如折,他敷一贴黑膏药,三日便能下田。祖父以厚德仁术治愈无数乡邻,虽未亲历其行医岁月,但那些口耳相传的故事,早已在他心中埋下医者的火种。“悬壶济世、厚德待人”的传奇经历,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深深根植于他的心中。这份家传的医学精神,成为他日后行医路上的坚实基石。
“虽有家传,但祖父给予的,是精神和灵慧,让我而言感受中医启蒙的,却是我的恩师泰州市名中医许靖老先生。”沈绍勇如是说。亲眼历见用许氏家传之“方药”、“膏药”、“敷药”结合针刺、骨伤正骨的奇效,他对祖国传统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虔诚的笃信。师徒相伴的岁月里,许老不仅授业解惑,更以“慈悲济世”的医德浸润其心。恩师辞世前与他共话《华严经》的那一幕,至今仍是他心中最温暖的记忆——“夕阳光晕中,我懂了何为医者的安然与平和。”
沈绍勇行医二十余载,在传承中突破,在守正中创新,十年磨一剑,十年亦得一法。一次腰疾的偶然机遇,让他潜心钻研脊柱手法,十年专心修研,他融合中医正骨与现代整脊技术,独创“平衡定点正骨”脊柱手法,自成一体。这套手法不分中西、不论流派,只以精准诊断和个性化策略为核心,治愈患者无数。沈绍勇说:“在医者眼里永远没有神奇之说,只是病人的体验才有了神奇的评价。”
脊柱外科技术是骨科公认的高风险高难度专科技术。在骨伤科主任、许氏骨伤第十五代传人王铠的影响下,沈绍勇和脊柱外科团队在保持传统中医特色的同时,不断攀登技术高峰:积极开展了十余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新技术,全面覆盖颈、胸、腰、骶全脊柱及骨盆,病种涉及创伤、退变、感染、肿瘤各病种,逐步实现脊柱正骨治疗更全面的“系统平衡诊治”,从脊柱内镜微创手术到高位胸椎骨折内固定,从脊柱转移肿瘤分离术到脊柱感染的病灶清除,从“单靶点理论”到“降阶梯策略”等等,十余年厚积薄发,多项高难度技术实现“零的突破”。每一项技术革新背后,都是无数个日夜的临床攻坚,只因他所说:“病人的需要,就是突破的动力;病情的需要,就是挑战的方向!”
沈绍勇的诊室里,写满跨越山河的信任:安徽淮南的父女驱车300公里慕名赶来求治;“世上从无不老丹,人间总有长生草”,三位百岁骨折老人携手出院;“千里医缘一线牵”,新疆喀什八旬老人横跨5000公里赴泰州……更有聋哑女孩的“定制手术”、牛津学子的“国际化微创治疗”,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容。他曾写下《写在2019除夕前夜的祝福》一文,记录救治特殊患者的点滴,被媒体赞为“医患正能量”。争相转载,只因字里行间皆是医者仁心。患者术后喜极而泣的泪水、家属紧握的双手,是他心中最珍贵的勋章。面对各种赞誉,他淡然一笑:“不敢比肩先贤,惟愿如‘喜来乐’般扎根民间,做一名平凡的医者。”